黃平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2021年02月26日12:25  來源:貴州日報
 

“快來坐,這裡有火暖腳點!”春節剛過,黃平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谷隴苗嶺社區餐飲一條街,新市民吳蘭花引導顧客入座后熱情地說:“6個人吧,每人飯菜包干15元,做成個小火鍋。”

吳蘭花,翁坪鄉犀牛村人,全家3口人,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到谷隴鎮安置點,成了苗嶺社區的新市民。吳蘭花告訴記者:“剛搬來十多天,社區就安排技能培訓,我參加了廚師班學習。后來社區黨支部又派人到家細心引導,在大家的支持下,有了這個便餐店。”

“6個人消費90元,有二三十元的利潤,平時一天能找個100到200元,趕場天還要好點。”吳蘭花算了筆賬。

在農村老家,吳蘭花家一年純收入不超過1萬元,生活雖然能支撐下去,但過得十分艱辛。現在社區安排吳蘭花丈夫做保潔員,她自主創業經營便餐店,全家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小孩上大學國家給予教育資助,花銷不是很多,通過四年來的奮斗,步入了新市民的幸福生活。

與吳蘭花家同一條街的楊四保夫婦,家裡兩個小孩在社區讀小學,夫妻倆為照顧小孩和年邁的父母,不能外出務工,就籌資開了個小超市。楊四保妻子說:“社區黨支部幫助我家協調了臨街門面,在這裡生活很幸福。”

楊四保妻子專職小超市,楊四保農閑在附近打零工,農忙回家種糧食,這樣既保証了吃糧問題又能有錢補貼家用,小超市除去生活開支外還有點結余,一家其樂融融,很快融入了社區新生活。

在黃平縣,還有很多和吳蘭花、楊四保一樣的新市民,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安置點有了一個溫馨的家,有了新的職業,開啟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據悉,“十三五”期間,黃平縣在5個集鎮建設功能齊全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的幼兒園、小學先后完工招生,籃球場等健身設施投入使用,停車位充足有余,還設立了社區支部、便民服務窗口、就業服務中心、衛生室、警務室等機構,完全滿足新市民的生活需要。

縣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在新的一年,黃平縣將繼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加大力度引進更多的扶貧車間、扶貧產業落戶安置點,扎實做好崗位開發、培訓、就業等服務,進一步盤活商業門面,用剩余土地建好“微菜園”,提高新市民的幸福指數。(潘勝天)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