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紫雲自治縣大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特色主導產業成效良好,有效助推該縣歷史性地撕掉千百年來的貧困標簽、昂首邁入小康社會。今年以來,紫雲縣站在“兩個維護”的高度,縣委縣政府統籌部署、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推進、各鄉鎮(街道)和各村合作社各司其職抓具體抓落實,“六化”並進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茶葉產業。羅鬆 攝
著力推進高端化。聚焦農產品標准化、品牌化,大力開展“紫雲紅芯紅薯、紫雲藍莓、紫雲花豬、紫雲冰脆李、板當薏仁米”等地標產品宣傳推介。打造“黔農.嘉禾香”農產品公共品牌,持續抓好壩羊鎮生態茶葉,四大寨鄉臍橙、青棗,猴場鎮辣椒,火花鎮優質米、高山葡萄、紫王葡萄等名優農特產品基地的建設。
致力推進集約化。圍繞種養基地建設、產品分級分揀、冷藏保鮮、精深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大力開展涉農企業招商引資,堅持龍頭企業引領,集中財力物力,培育壯大“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農業企業,建設農業加工基地,推進農畜產業集約化生產,提等打造火花鎮低熱河谷蔬菜園、板當鎮藍莓園、壩羊鎮精品茶葉園等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紅心紅薯基地。嘉禾香公司供圖
大力推進規模化。充分發揮村合作社作用,結合實際採取輪作模式,穩定紅心紅薯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強化田間管護,鞏固5萬畝精品水果、5萬畝茶葉產出效益,穩定3萬群林下蜂、300萬羽林下雞、5千畝林下菌種養規模。
聚力推進專業化。抓好10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0個新型經營主體,1000個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育,邀請省市農業專家,持續開展種植養殖技術指導,培養造就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將種養交給農戶、加工銷售交給企業,著力解決農民技術水平不高、應對風險能力差等短板弱項。
林下蜂養殖。羅昭華 攝
全力推進科技化。圍繞全縣重點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和現代農業機械,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持續深化“院縣共建”戰略合作,強化技術指導,推廣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互聯網+”智慧農業體系建設,引進農業領域高層次智庫團隊進駐紫雲,開展技術指導和難題攻關,加快生產採摘、精深加工、質量管理、產品開發等技術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建設一批長期穩定的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合力推進市場化。盤活龍頭企業訂單渠道,縣級平台嘉禾香公司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化與蔬菜集團、南山婆、貴陽市農投等合作,以銷定產﹔用活農村經紀人檔口渠道,繼續在廣州、深圳、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目標市場拓展銷售渠道,擴大銷售量﹔拓展電商平台銷售渠道。採取“中心+站點”模式,抓實電商一體化運營,以格凸山貨、網貿科技兩家大型網絡銷售商為龍頭,帶動130余個農村電商站點,把紅芯紅薯、辣椒、冰脆李、紫鬆茸、干香菇、百花蜜等一批具備特色優勢和適宜電商銷售的產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通過線上平台組織銷售。(王江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