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貴友
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十四五”時期“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推進健康貴州建設”的戰略任務,這為推進我省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奮勇前進的方向。貴州醫科大學要在“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中找准定位,加快“雙一流”建設,交出一份滿意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把握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扎根黔中大地最早的醫科院校,貴州醫科大學已累計培養全日制畢業生六萬余名,辦學思路日趨明晰,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社會影響日益擴大,這為開創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鋪墊堅實基礎。“十四五”時期,貴州醫科大學秉承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二是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強思想政治隊伍建設,夯實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打造部門協同、家校協同、校社協同的“三協同”聯動育人體系,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三是培養的醫藥衛生人才不僅要學會精湛的醫術藥技,還要有人文關懷、仁愛之心、良好的醫德,積極做救死扶傷的踐行者、衛生保健的決策者、疾病預防的參與者、健康教育提供者、護理關愛的服務者、社區醫療的領導者、醫學教育的管理者。
緊抓高質量發展新機遇,提升醫學教育發展能級。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指出,要敏銳把握貴州發展面臨的“五大機遇”,正確認識貴州的“五大優勢”,推動各項工作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這是高等教育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統領全局為學校聚集新力量,健康中國、健康貴州戰略為學校指引新方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為學校開拓研究新領域,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救治為學校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帶來新挑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更為學校提供發展新契機。“十四五”期間,學校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以建立“大臨床”為契機,以醫教研深度融合為突破口,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集中優勢打造特色醫學教育品牌,聚焦大力實施一流人才培養工程、一流師資保障工程、一流學科攀登工程、科技創新工程、改革增效工程、醫院轉型提質工程,開放合作工程、文化引領工程、治理增效工程、條件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學校內涵發展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研究型優質醫院。
貫徹高質量發展新理念,探索醫學教育特色之路。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強調,要提供更高質量教育,實施高校提升行動,加快“雙一流”建設,推動與國內外一流研究機構、高水平大學、高層次人才團隊產學研全鏈條合作,推動研究生教育事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給醫療衛生領域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促使醫學教育加快發展創新,更要求我們大力培養拔尖醫學人才。一是以“協和班”為突破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協和班”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對口幫扶貴州醫科大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標志性成果,兩屆招生,吸引了全省優質生源報考,為貴州培養出一批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寬廣的國際視野,高尖精湛的臨床技能,擔負起國家社會使命的高精尖醫學人才。二是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深化課程體系改革。貫徹“以人為本”,融入“大健康理念”,大力培育優良學科發展生態,優化臨床、預防、臨床藥學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跨學院、跨學科、基礎和臨床結合、整合式的教育模式和師資隊伍,強化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運用,開展以臨床問題、公共衛生問題、藥學問題為牽引的創新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三是以醫教研協同為著力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推進一流本科建設,深入實施國家“雙萬”計劃,把各附屬醫院教學、科研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強化各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打造國家、省級“金課”,注重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醫學生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出人民滿意的好醫生。
融入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開啟“百年貴醫”新征程。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大力培養貴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緊缺人才,開創貴州醫學教育發展新局面。貴州醫科大學根據國家、貴州“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要求,准確把握醫學教育發展走勢和政策變化,厘定學校戰略發展目標,到2025年,建成特色鮮明、同類高校先進、國內知名的高水平醫科大學,到2038年建校100周年之際,建成特色鮮明、同類先進、國內一流的百年醫科大學。一要抓戰略,大力實施醫學教育精品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優化科研布局,厚實學科基礎,主動融入全國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把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與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二要抓規劃,找准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高質量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加快“雙一流”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一流的育人環境,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教職醫護員工有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抓創新,擁有一流的學者隊伍,系統提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研發三位一體的創新水平,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形成一批優勢學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四要抓服務,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構建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智慧醫療,助推大健康事業和產業。
(作者為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