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者舌尖上的鄉愁——

一家東北餃子館的“憶”與“易”

2020年12月17日09:01  來源:貴州日報
 

寒冬時節,行人稀少。正值飯點,位於安順經開區西航路雙陽新區對面的貴飛餃子館,一股暖意扑面而來。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食客坐在餃子館,有的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有的和朋友喝著小酒聊天。

和面、擀皮、調餡兒、包餃子……在大廳中央的明檔廚房,隔著敞亮的玻璃窗,穿著白色廚師服的領班馬麗,帶著3位廚師正在裡面手腳麻利地包餃子,一套工序下來,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就擺在了案板上。

“擀的餃子皮勁道十足,秘制的餃子餡咸淡相宜。”馬麗一邊包餃子一邊說,餃子館的所有食材都是當天清晨送來,餃子餡用的是新鮮的葷素食材調制,餃子皮採用專門的高筋面粉制作。一盤盤餃子端上桌,客人吃了都說好。

明檔廚房裡的一舉一動都在食客注視下。店面裡的食客遠近都有,主要以附近貴飛公司職工居多。正在吃餃子的陝西小伙拜小輝,大學畢業就應聘到貴飛公司,來到安順工作這幾年,一有空就到貴飛餃子館吃餃子。“這裡的餃子有北方家鄉的味道,品種多,皮薄、餡鮮、汁濃,我愛吃。”拜小輝津津有味吃著餃子說,餃子價格也很實惠。

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年輕人眼裡家鄉的味道。對老年人而言,這味道裡還有綿延幾十年、橫亙幾千公裡的鄉愁。貴飛公司退休職工巴文多老人,今年84歲,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頓貴飛餃子,品嘗美味的同時,慰藉一番鄉愁。

巴文多老人是第一代三線建設者,1966年,從遼寧沈陽來到安順,見証三線建設崢嶸歲月。“剛到安順時,住窩棚,條件很艱苦。過去,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現在日子好了,天天能吃餃子。這說明國家富強,我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鄉音未改的巴文多老人笑著說,“這餃子的味道,和我母親包的一個味兒,總能讓我回想起家鄉的生活。”

巴文多老人的鄉愁,讓貴飛餃子館經理劉穎感同身受。劉穎是三線子弟,祖輩、父輩們的故事從小耳熟能詳,在她看來,貴飛餃子館的存在,可以讓很多老一輩三線建設者留住鄉愁,也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原汁原味的東北餃子。

“我曾經在貴飛公司系統內多家工廠當過一線工人,后調至雙陽賓館,從服務員一步步走向管理崗位。”劉穎回憶說,接手貴飛餃子館管理工作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留住鄉愁的同時入鄉隨俗。

劉穎介紹,貴飛餃子館前身是貴飛公司開辦的一家家常菜館,生意不溫不火,2015年,提檔升級改成餃子館,主打東北餃子之后人氣一直很旺。正式開業前,貴飛餃子館還曾派人前往沈陽,向當地知名的餐飲品牌老邊餃子取經。

“已有190多年歷史的老邊餃子久負盛名,師承老邊餃子的貴飛餃子館,目前推出的一系列餃子頗具東北特色,葷素自選,餡料豐富,手工制作,銷量好,回頭客特別多。”劉穎說,不僅有韭菜豬肉餡、白菜豬肉餡、豬肉芹菜、翡翠牛肉、素三鮮等常見種類,還有一道自創的“多彩貴飛餃子”,由紅、黃、綠、黑四種顏色的餃子搭配而成,分別用火龍果、南瓜、菠汁、墨魚榨汁后和面擀制餃子皮。自去年推出以來,反響不錯,不少食客進店就點名要嘗嘗這道餃子。

不僅東北味十足,還有海鮮、涼菜、熱菜、蔬菜、鐵板燒、湯類、蓋飯、炒飯等,食客可以在這裡盡享各種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餃子店還融入安順本地飲食習慣,准備不少安順特色菜。

一個小小的餃子館也能感受時代的“憶”與“易”。當年三線建設者來到千裡之外的貴州,鄉愁是揮之不去的牽挂和回憶,這是“憶”﹔老一輩三線人和他們的后代,早已扎根貴州,變成地地道道的貴州人,這是“易”。“憶”與“易”之間,有大時代的小故事。

每天,在貴飛餃子館裡,陣陣熱氣升騰。餃子這一北方人偏愛的人間風味,如今,在貴州安順扎下根來,成為安順飲食文化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管哪裡人,來了都是貴州人。”雖然說著一口東北話,但在安順出生長大的劉穎說,全家早已融入安順,現在都是地地道道的安順人,愛吃餃子,也愛吃寡蛋、鹵粉、小鍋涼粉和油炸粑稀飯等安順美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淳 姜雨熙 牟元媛)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