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工作中,貞豐縣“文軍隊伍”把責任扛在肩上,通過“文化扶貧”“智力扶貧”“媒體扶貧”等舉措,創新形式與做法,讓文軍扶貧大放異彩助推脫貧,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愚。貞豐縣始終把“惠民生、聚民心、解民怨”作為提高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既宣講解讀政策,又抓實脫貧攻堅,讓貧困群眾看得到願景、碰得到希望、摸得到實惠。
“店子村這幾年的變化得到黨和政府多方面的關注、關懷和大力支持,村支兩委努力爭取得了很多項目,店子村現在的變化大家是一目了然,看起來確實是煥然一新。”貞豐縣挽瀾鎮店子村店子組村民韋廷瑞說。
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契機,貞豐縣還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搭建平台,在全縣開展以“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免費為搬遷新市民60歲以上老年夫婦拍攝“金婚照”,引導新市民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激發感恩奮進內生動力。
“豐茂街道珉城社區組織新市民召開黨群干群交心會,其主要目的就是宣傳黨的好政策,讓搬遷新市民知恩感恩,凝聚黨群干群關系,讓新市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提高他們的滿意度和認可度。”貞豐縣原豐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德林說。
“感謝黨、感謝社會主義,人民得到搬遷,搬到城市來最好。子女讀書得到優惠,(出來)打工的也高興。”貞豐縣豐茂街道珉城社區新市民俞國英說。
通過組建文藝騎兵和群眾自發組織民間文藝表演團隊,採取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送春聯下鄉、易地搬遷文藝展演、金婚照、院壩會、連心會等形式開展感恩教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演出,把政策同文化送到基層,讓廣大群眾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自豪感,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感恩黨中央政策好,現在大家住的都是平房,電通、水通、路通,有娃娃讀書的,從初中讀到大學都得到扶持,所以我們(國家)現在政策最好了。”平街鄉冗染村村民蔡少華說。
縣融媒體中心還不斷增強品牌塑造,通過展示“文軍隊伍”形象,開設《飛越貞豐70年》《大決戰中的黔西南》《決戰貞豐脫貧、決勝全面小康》等專題專欄,進一步展現全縣干群投身脫貧攻堅良好形象,為全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貞豐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