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黔西南州教育扶貧工作見聞

2020年12月10日16:53  來源:貴州日報
分享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雯

黔西南州落實“教育立州”發展戰略,按照“金州好教育、立州惠民生”的目標,不斷健全教育扶貧政策,狠抓控輟保學,改善辦學條件,加大資助貧困學生力度,確保不讓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失學,有效阻斷“知識貧困”代際傳遞,成功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教育扶貧之路。

在義龍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附近的國建希望中學化學實驗室內,九年級學生王喜美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實驗操作。2019年,王喜美隨家人從望謨縣新屯鎮搬遷到義龍新區,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戶所有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原則,她轉入國建希望中學就讀。從農村到城市,從以前偏遠的學校到現在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綜合校園,王喜美並沒有感到孤單,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她快速融入到新集體中,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

“這裡的校園很美麗,教室又大又明亮,宿舍也寬敞,老師和同學很熱情,給了我很多幫助。”王喜美說,在學校裡每天還能免費吃課間營養餐。

國建希望中學是黔西南州4所挂牌督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項目之一,現有學生1308名,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768名。校長賀明勇說:“學校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每名教師包保8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的方式,對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進行跟蹤服務,解決搬遷學子家長的后顧之憂。”

國建希望中學是黔西南州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全州教育事業步履堅實。

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有學上、上好學,黔西南州3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68個安置點)規劃配套學校174所,5.542萬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順利入學。

今年32歲的劉秀祥,是千裡背母上大學感動了無數人的中國孝子。他如今是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通過教育扶貧才能徹底拔掉窮根,越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質教育,因為孩子們的未來就在現在的課堂裡。”劉秀祥動情地說。

從教至今,劉秀祥發起“鄉村助學行動”,受益學生達1700余人,在全國進行公益演講1000多場。2018年,他獲得“中國好教師”榮譽稱號,今年5月,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劉秀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跑好教育扶貧的“接力棒”。

為確保不讓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黔西南州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最大的幫助與傾斜,通過“教育精准扶貧微視通”“惠民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將資助項目、金額、時間、方式等及時告知受助學生及家庭,讓資助政策家喻戶曉﹔以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為重點,開通“綠色通道”,確保無障礙入學﹔積極推動“數據鐵籠”信息建設,不斷加大學生資助和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監管力度。

如今,黔西南州無論城市、農村,學校永遠是一道優美的風景線。截至2019年,黔西南州共爭取教育項目專項資金8.38億元,建成2所城鎮義務教育學校、10所公益性幼兒園,改擴建10所寄宿制學校,實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項目學校394所,全州“十件民生實事”教育項目88所,全面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這些投入和支持讓黔西南州教育教學成果不斷提質增效。今年,黔西南州高考本科錄取取得豐碩成果,本科錄取14684人,比2019年增加913人,錄取率52.19%,本科錄取率連續3年超過50%。10人被北京大學錄取,10人被清華大學錄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