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戶均就業超2人

2020年12月03日08:32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記者 蔣洪飛)遵義市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搬遷群眾后續管理模式,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脫貧。

“我不僅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還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余慶縣積善社區搬遷群眾劉開華說。

易地扶貧搬遷給劉開華不僅帶來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還幫助他摘掉“窮帽子”。

年過五旬的劉開華,因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在社區幫助下,他應聘為余慶縣威盾保安有限責任公司的安保員,月收入3000元,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孫子,日子過得很幸福。

易地扶貧搬遷,既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才能安居樂業。遵義市生態移民局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遵義市實際搬遷入住46011戶19794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7140人),超計劃完成搬遷任務。眾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和劉開華一樣,不僅搬進了新家,還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從老家搬到這裡,生活條件變好了,社區還幫我解決了就業問題,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播州區石板鎮八合村村民陽臣禮一家搬遷到播南街道白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社區還給她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讓她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為進一步拓寬搬遷群眾的就業渠道,播州區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吸納搬遷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同時,還開發安置區公共管理服務崗位和公益性崗位兜底就業,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失業登記、政策咨詢、崗位信息推送等服務。有針對性地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幫助有就業需求的困難群眾實現就業。

“很多搬遷群眾適應了城市生活,也在縣城找到了工作,但一直心疼家中復墾的宅基地、林地和耕地撂荒。”習水縣扶貧辦副主任陳友良說,該縣已累計搬遷6281戶28778人,搬遷任務量居遵義市第一。經統計,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林地、耕地、宅基地“三塊地”面積達117805畝,其中耕地26327畝、宅基地1157畝。

為培育長效產業,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習水縣整合退耕還林、財政扶貧項目等資金,向搬遷群眾“三塊地”發展產業方面傾斜。截至目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耕地和宅基地除流轉給企業發展種植項目外,絕大部分已由搬遷群眾耕種,種上了花椒、柚子等經濟作物。

截至目前,遵義市19.7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中,移民就業創業9.3萬余人,戶均就業達2.1人,實現有勞動力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達到“戶均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的目標。

為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遵義市通過培育產業帶動、組織對外勞務輸出、鼓勵自主創業扶持、依托工業園區和旅游景區定向安置、包保責任人“一對一”幫扶、開辦手工作坊和設立扶貧車間、公益崗位安置等“七個一批”解決移民就業。

在湄潭縣,當地黨委政府開辦社區工廠和扶貧車間,實現搬遷群眾就近務工﹔在正安縣,當地黨委政府不斷強化后續就業扶持,在安置點內引進制衣廠、糧油加工廠等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入駐,拓寬就業渠道﹔綏陽縣、習水縣等地,通過盤活安置點的門面、商鋪、停車場等資產,多渠道拓寬移民增收脫貧途徑。

同時,遵義市緊緊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五有”原則,同步配齊社區場所、配強干部隊伍、配優公共服務。目前,全市在各安置點設置管理單元180個、配置圖書室162個、文體活動中心171個,消除搬遷群眾后顧之憂,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