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

王繼賢:勇當脫貧攻堅排頭兵

2020年12月02日15:1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他是一名人民警察,也是一名戰斗在一線的扶貧干部。“為民服務,苦活累活,搶先一步。”這是他履職盡責的誓言。一路走來,他始終不忘初心,情系百姓,勇當脫貧攻堅的排頭兵,他就是關嶺縣公安局政工室二級警長,關嶺縣花江鎮涼井村指揮長王繼賢。

2018年10月,已經在關嶺縣公安局干了30年督察工作的王繼賢依然初心不改,積極服從組織安排,到花江鎮涼井村擔任指揮長。涼井村屬省級先進村,位於花江鎮東北面,距離鎮政府1.5公裡,全村耕地面積4500畝,農村戶籍1037戶,46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469人,貧困發生率9.99%。

王繼賢:勇當脫貧攻堅排頭兵。

王繼賢從2018年10月份來到涼井村,總體感覺涼井村的基礎設施、通組路、水電路訊等各方面都比較好,生活環境也可以,他就有信心把涼井村脫貧攻堅工作抓好。

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是涼井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王繼賢進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群眾,深入群眾家中收集第一手資料,了解貧困原因,通過扎實的走訪,才能“對症下藥”,開出“脫貧良方”。

走訪了解得知,涼井村貧困戶有119戶,469人,主要的致貧原因是缺資金、沒有勞動力,其次是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

涼井村龍成剛一家都是殘疾人,妻子下肢癱瘓,龍成剛和雙胞胎哥哥龍成貴及母親的腿都有殘疾,平常走動都需要借助拐杖,一家人擠在3間破舊的瓦房中艱難度日,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政府每月發放的低保。幫助脫貧、發展產業,助增內生動力是關鍵。當得知龍成剛兄弟倆有想靠養殖育肥牛增加收入的想法,王繼賢就積極幫助對接花江鎮人民政府,申請了殘疾人創業養殖補貼、金融扶貧項目、醫療救助、養殖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一年僅靠做育肥牛經營收入就有2萬多元,人均收入增加5000多元。

2018年底,在得知龍成剛妻子懷孕后,為方便家人照顧,王繼賢積極對接花江鎮衛生院及關嶺縣人民醫院申請得到了一張護理床。臨近生產,他幫助聯系鎮衛生院救護車將龍成剛妻子送至關嶺縣人民醫院,使其能夠順利生產。

“我一家人都是殘疾,2018年王指揮長來到我們村,對我們很照顧,我妻子懷孕的時候不方便,他就給我們申請了護理床,去年他又幫我們爭取到了2000元的資助,長期來看望我們。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村支兩委和王指揮長的全力幫扶。”龍成剛如是說。

王繼勇當脫貧攻堅排頭兵。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脫貧工作遇到新的挑戰,春耕生產迫在眉睫、外出務工遭遇梗阻……許多群眾可能因疫返貧,王繼賢也是心急如焚。待疫情好轉后,王繼賢在第一時間收集全村貧困勞動力返鄉數量、就業意願、返崗意願、外出務工意向地點等情況,逐人建立轉移就業服務台賬,根據排查台賬 “因需施策”“因人施策”,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務工,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王繼賢積極的對外聯系,陸陸續續輸送了貧困勞動力94人外出務工,有在浙江溫州、金華的,也有一部分在貴陽

自2018年10月開展幫扶工作以來,他認真履職盡責,扶真貧、真扶貧,在脫貧富民、政策宣傳、為民服務、種養殖特色優質產業發展等方面傾盡自己的努力,先后爭取單位幫扶資金4萬余元,為15戶貧困戶爭取到了4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解決了群眾產業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難。

村民楊繼敏坦言:“我一人在家養了6頭牛,通過王指揮長的幫助,給我貸5萬元無息貸款。現在家裡面的牛價值12萬元左右,感謝村支兩委,感謝王指揮長他們的幫助。”

如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組傾情幫扶下,涼井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3000元到現在的7000元以上,2020年10月,涼井村建檔立卡戶119戶,46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精彩出列。

網格員王浩也很有同感:“自從村指揮長王繼賢來到我們村后,任何事情他都親力親為,團結村支兩委和網格員,一起開展各項工作,特別是在下組的時候,針對每家情況去制定幫扶措施,作為一名年輕的網格員,跟著他,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王繼賢在脫貧攻堅路上沒有豪言壯語,但步履堅定、鏗鏘有力、用心用情用力地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人民警察的錚錚誓言。

王繼賢表示,他將繼續以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人民警察的標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來嚴格要求自己,堅守人民警察職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切切實實增強滿意度、幸福感。(文/圖 孫明凱)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