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江口:山溝溝裡鬧起了產業革命

2020年06月16日14:3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江口縣貴州省瀛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小龍蝦養殖基地,剛打撈起來的小龍蝦。
江口縣貴州省瀛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小龍蝦養殖基地,剛打撈起來的小龍蝦。

六月的清晨,一抹絢麗的朝陽躍上地平線,深情地撫慰著黔東山川的每一寸土地,俯瞰梵淨大地,滿眼蒼綠,盡顯生機,梵淨山麓的泉水隨太平河穿行而過。

近日,在梵淨山腳下三沛塘村1200多畝辣椒基地裡,村民們三個一隊,兩個一組忙碌在地裡,給辣椒追肥、除草和鬆土,到處一片繁忙。

“這一片可以了,趕往那邊去哈。”在現場,江口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員肖慧玲正在指導當地群眾追肥、除草···尤其是開花挂果的關鍵時期,技術要求更高、更嚴。

而這樣的技術指導,在產業發展前期,更是家常便飯,比如辣椒苗移栽、病虫防治等等,其主要是因規模太大、品種新,沒有經驗可循,必須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才能保障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圍繞推進產業革命,江口縣委、縣政府對全縣重點壩區實行縣級領導+鄉鎮領導+縣級技術員+鄉級技術員包保工作責任制,而肖慧玲正是農業農村局蹲點負責該村辣椒產業技術指導員。

“他們一周來兩次,服務很周到,我們也很有信心。”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元發說,辣椒是村裡面的短、平、快經濟作物,也是村民們增收的新希望、新渠道。

但是,幾年前,三沛塘村幾乎沒有什麼產業,又因是非貧困村,政策惠顧相對較少。雖地處梵淨山腳下,但主路不從這裡過,

相比於周邊的村寨,三沛塘村的發展明顯要緩慢得多,用當地群眾的話說:“很尷尬,我們有好的生態條件和資源卻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隨著脫貧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2017年,困擾三沛塘村民多年的泥巴路得到硬化,村民出行才明顯改善。

交通一子落,發展全盤活。

交通雖然改善了,但是,要想富,產業是支柱。因此,發展產業才是解決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關鍵和硬道理。

那麼到底發展什麼樣的產業呢?這是擺在三沛塘村的第一個難題。

“我們不能與寨抱、快場和梵淨山村比,他們都在景區道路的沿線,可以依托游客發展農家樂。三沛塘村的優勢是土地較多、較寬、水資源豐富,我們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做文章。”村支書劉元發說。

最終,經過村裡多次討論,他們找到了發展路徑:發揮土地優勢,優先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先帶動群眾就業,再慢慢向觀光與體驗過渡,吸引游客發展農家樂,最終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

想到就要干到。今年年初,該村在銅仁市商貿局、市農業農村局,及江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進了貴利農業有限公司,以“政府+金融+龍頭企業+運營企業+種植主體+農戶”的模式,大規模的發展起了“勞動密集型”辣椒種植產業。

同時,與遵義市卓豪有限公司,以“市場價格統一收購,若低於市場價格,公司負責以1.8元/斤保底價”的方式,簽訂長期收購合同。

“5月下旬就可以採摘,7到8月就是盛果期,到時候你來看更漂亮喲。”劉元發指著一片片綠油油的辣椒樹,嘴巴笑得合不攏:“每畝最少可產2000斤,按照2元/斤,每畝最少產值可達4000元,按照目前這個長勢,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回想產業發展初期,又是一臉的無奈和心酸。

受傳統農耕觀念的影響,最初,大多數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村兩委的“大動作”,認為村裡面是在“瞎胡鬧”,不願將土地流轉出來。當路頭路尾看到村干部,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冷言冷語,有的扭頭就走···

針對這些問題,村委會決定實行黨員“包片”責任制,將辣椒產業涉及的范圍劃分為4個區域,由4名群眾基礎較好的黨員分別包保,負責做好土地流轉、矛盾化解、組織務工等具體工作。

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剛開始時,由於資金投入較大,還曾出現資金暫時斷鏈發不起群眾工資的問題。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該村村委會果斷借出4萬元村集體經濟為公司墊付群眾工資。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村兩委的積極努力下,群眾思想統一了,行動統一了,辣椒產業也順利發展起來了。

而今,產業逐步成型,用工最多時可達200多人,最少也有20多人,按照最低70元一天,一天勞務費多達1.4萬,少則1400元,這對於當地村民來說,著實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也讓他們在嘗到甜頭的同時,逐步改變了對村干部的態度。

江口,因生態而名,因富水而活,水是這片土地的靈魂,它給群眾發展帶來很多機遇。三沛塘村,除了積極發展種植業,還大規模的發展起了特色水產養殖,這讓村民又多了一個增收的渠道。

“哎呦,這個好肥哦,這起碼有50克,再過10多天,就可以上市了。”在該村貴州省瀛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小龍蝦養殖基地,法人余美秀隨手從蝦塘“地籠”裡拿出一隻小龍蝦,抄著標准福建口音的普通話,不停地“自賣自夸”著。

三沛塘村,水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之前,這裡的群眾並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大量優質的山泉白嘩嘩地流走。

今年初,當地鎮政府和村委會,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小龍蝦養殖“專業人”余秀美到該村發展。

同樣,作為該村產業調整的一部分,項目一上馬,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村委會把村裡300多畝荒地,作為小龍蝦養殖用地,並在短短1個多月時間,第一期160畝,建成投產。

“我也有幾畝荒地在裡面,除了土地流轉金外,我現在在基地喂養龍蝦,70元一天,比之前自己種地劃算多了哦。”村民吳繼明談起現在的收入,心裡美滋滋的。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之前一畝地,再努力,也就1000多元,除去人工費、種子費、肥料費外,幾乎沒剩多少。而現在把土地流轉給村裡,干脆拿租金和勞務費,一年輕鬆可掙六七千,同時,還節約大量時間,可以到其它合作社掙錢。

而吳繼明的收入變化,則是該村推進產業革命以來,村民變化的代表。產業革命不僅解放了群眾的手,也鼓起了他們腰包。

“下一步,我們第二期140多畝建好之后,將打造龍蝦體驗館,就地提升小龍蝦的附加值,帶動更多人就業致富。”劉元發滿懷信心地說,待我我們高效農業與農家樂結合起來,那我們的產業革命就“鬧”成功了。

據了解,該村除了發展上述產業外,還有效利用周邊坡地發展了200余畝中藥材黃精和70多畝精品果林。如今的三沛塘村,正在產業革命地驅動下,逐步過上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幸福的生活。(周濟)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