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送鐵軍:建成我國海拔最高超高壓換流站

2020年06月12日14:5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閥冷保護屏櫃二次接線、電纜牌極標簽成品。劉貴林 攝
閥冷保護屏櫃二次接線、電纜牌極標簽成品。劉貴林 攝

當夏風吹暖群山,疫情的陰霾漸散,生活與工作逐漸回到正軌。在雲南昆明市祿勸縣中屏鎮安東康村外,一座較高的山頂上,幾個男人並肩而立,逃眺前方。在他們的眼前,一座嶄新的換流站鑲嵌在群山之間。夕陽下,迤邐的山頭交織著閃閃發光的鐵塔和銀線,像勝利的旗幟在招展。

這座換流站,就是南方電網公司建設的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雲貴互聯通道工程±500千伏祿勸換流站。

這幾個男人,就是這座換流站重要的參建者,他們來自南網貴州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有項目經理黃映炎、項目副經理胡習文,以及幾位青年黨員。他們雖然在電網建設一線摸爬滾打多年,但±500千伏祿勸換流站對他們而言,似乎有些不一樣。2020年6月11日,雲貴互聯通道工程成功帶電后,他們一起來到這裡,遠遠地,好好地看看,這個經歷9個多月奮戰的地方。

“9個多月,整個項目部就像是一台在高速運轉的機器,終於可以鬆口氣了。”項目經理黃映炎如釋重負,“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對我們確實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80后搭檔:最重要的工程上最好的團隊

貴州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58年,是貴州電網唯一具有國家一級資質的輸變電專業施工企業。公司成立60多年來,先后在“西電東送”“電力天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立下汗馬功勞,並獲得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五一”勞動獎狀、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等榮譽,匯聚了電網建設施工最頂尖的人才和團隊,他們踐行“忠誠可靠、攻堅克難、用我必勝、舍家為業”信念,在行業內有著“黔送鐵軍”的美譽。

雲貴互聯通道工程是加強雲貴兩省電網互聯互通,促進雲南富余水電消納,提高貴州外送通道利用率,增強粵港澳大灣區電力保障能力的南方電網公司重點工程。該工程從項目核准至全部投運的時間不到12個月,是目前世界上建設周期最短的新建直流工程。而祿勸換流站作為雲貴互聯通道工程唯一的新建站址,海拔約253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超高壓換流站。地質條件復雜,建設任務繁重,工期十分緊張。

貴州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隆重表示:“對於祿勸換流站工程,公司十分慎重,所以從前期准備,到組織團隊,我們都堅持‘最重要的工程上最好的團隊’這一原則來組建項目部。”

年輕的工程師黃映炎和胡習文搭擋,分別擔任了項目經理和項目副經理職責。他們雖然都是年輕的80后,但在電網建設一線已經多次獨擋一面,並取得良好成績。兩人在2018年同時獲得“南方電網集體三等功”1次,黃映炎2019年還獲得南方電網公司五一勞動獎章。他們近年參建的魯西背靠背換流站、滇西北直流工程±800千伏新鬆換流站、500千伏碧江變電站等先后獲評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等。

此外,為順利推進工程開工建設,貴州送變電公司黨委統籌指揮,深化黨建引領,推行“黨建+基建”工作模式,促進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可以說,良好的班底和堅強的組織保障,為高質量完成施工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面對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工作任務

項目經理黃映炎坦言:“±500千伏祿勸換流站A標工程是我所負責的換流站工程中,施工工期最短、建設任務最重、遇到困難最多的一個工程。到目前為止,沒有之一。”

困難之一是工期短﹔困難之二是技術難度大﹔困難之三是疫情影響。一般情況下,遇到以上任何一個困難,都足以讓人犯難。沒想到的是,三個困難同時疊加在一起。

祿勸換流站自2019年7月開工以來,在地基基礎施工階段,面對地質條件復雜、雲南雨季施工難道大等問題,黃映炎一頭扎進去,仔細分析,研究各種不同的施工方案。有時候,他一邊吃早餐,突然想起來就問:“今天天氣怎麼樣?明天呢,明天怎麼樣?”很快又轉到技術的問題上:“我們的時間太緊了,能不能採用專業班組流水作業的方式,保障人員休息,又不耽擱時間。”這個建議似乎可行,項目部立即組織廠家技術人員、施工隊長等討論各種可能優化施工的措施,按照24小時各專業班組流水作業的方式,倒排工期,進行動態糾偏,隨時保証人、機、料、環滿足現場需求,最終極1、極2閥廳以及主控樓筏板基礎,提前工期約50%。雙極閥廳電氣安裝都要現場完成,按廠家提供方案需3個月左右才能完成,但是,雙極閥廳僅用了38天提前完成任務。

工程建設過程中,為極大激發廣大建設者的積極性,施工項目部按照“競賽評比與日常工程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在施工現場開展競賽,以勞動競賽促進工程建設攻堅決戰。同時,為不斷提升科研水平,他們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到工程上。”其所編制的QC課題《電纜溝快速模板的研制》獲得“2019年貴州電力基建優秀QC小組一等獎”“南方電網公司 2019 年基建優秀QC小組成果二等獎”等。

雖然項目部基本都是年輕人,他們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小孩剛滿月,有的父母臥病在床,但春節期間,100多人主動留守工地。而黃映炎、胡習文,一個是湖南人,一個是湖北人,他們都帶頭堅守。“這麼短的工期,一點也不能耽擱。公司把這樣的重大項目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他們經常這樣鼓舞其他員工,更是從內心深處這樣要求自己,確保整個項目部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

雪上加霜:最急迫的事情要最細致地做

時間緊、困難多、任務重還不說。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起於武漢,蔓延全國。一時之間,人心恍恍、緊門閉戶,時間似乎在那一刻按下暫停鍵。

最憂心的還是項目副經理胡習文,他的親人全部在老家武漢。一方面擔憂家人安危,另一方面又要照顧項目部的其他人,他甚至還自費想方設法購買到了口罩400個、84消毒液75升、蓮花清瘟顆粒、感康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無償捐獻給項目部使用。黃映炎看到搭檔如此投入,知道他心裡的另一面一定是無比焦急。家人在武漢這是最難的事情了。但胡習文卻說:“我擔心工期呢。”黃映炎說:“越這種時候,越要更細致,確保安全。”

春節后不久,為順利復工,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施工項目部編制了《復工復產專項施工防疫方案》,每人都建立了健康管理台賬,從施工人員出家門起前14天的活動軌跡到如何抵達工地,都做了詳細的規劃。施工項目部在最短時間內組織600多人返回工作崗位,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吹響大干快干“攻堅戰”沖鋒號。

按時完成任務不是一句空話。眼看離目標日期越來越近了,一定要再加一把油才行。“我們討論過,遇到疫情這樣的不可控因素,工期延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全國上下都爭分奪秒搶損失的情況下,如果這個工程能夠更快更好完工,無疑對公司和廣大電網建設者而言,都是莫大的鼓舞。”扎實工作,心懷大局,項目部要求大家擼起加油干的袖子。

3月3日,貴州送變電公司成立了“祿勸換流站工程土建、電氣A標督戰組”,聚焦項目推進情況,高效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並抽調11名骨干力量成立項目攻堅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全力以赴投入到閥廳安裝工作中。不僅詳細編制了《閥廳安裝專項施工方案》,還制定了“百日攻堅作戰計劃圖”。每天停工后,各班組要根據計劃圖對比分析進度情況,遇到影響進度的問題,及時採取糾偏措施,將既定目標細化和量化,優化施工。同時,加大安全文明施工設施和管理力量的投入,通過各種安全宣傳、教育及安規考試等途徑提升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將“無塵化”綠色理念融入到工序的每個細節、每個作業人員大腦中。

不負擔當:比原計劃提前19天投產

工程建設到投運,回望很簡單,但過程一點也不輕鬆。尤其是疫情期間,項目施工人員吃盡了苦頭。3月20日,在A標極2閥廳,1600余平方米的閥廳內,20余名施工人員身穿白色防塵服的同時, 還戴著口罩,汗流浹背地進行換流閥附件安裝工作。他們不僅要做好施工防護,還要做好疫情防控。尤其是,整個施工場地,還散發著濃郁的消毒水的味道,讓人特別不舒服。

黃映炎說:“閥廳是祿勸換流站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被譽為換流站的‘心臟’,其設備安裝有換流閥閥塔、閥冷設備等。其中,極2閥廳共有6座閥塔,閥塔採用分疊結構,閥塔單個重約0.5噸。換流閥採用懸挂式安裝方式,高空作業多、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施工工序繁瑣,施工工藝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環境溫度控制在15-30℃,濕度控制在60%以內,並要達到千萬級防塵要求。所以在疫情防控下施工,十分艱難。”

宏偉的工程,卻下繡花針功夫。在克服重重困難下,僅僅用38天,順利完成雙極閥廳全部安裝工作,並零缺陷移交﹔僅僅50天,完成極1 換流變6台安裝部分的主要工作等關鍵路線工作,在重點基建工程建設攻堅戰中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祿勸換流站工程的計劃工期是15個月,這已經是我國建設周期最短的500千伏換流站,而且該站所處海拔高度約2530米,交直流主設備外絕緣水平也比常規海拔增加約21%,在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還能夠保質保量提前完成任務,順利通過驗收,實現竣工投產,實屬不易。

貴州送變電公司雖然已經太多次創造這樣的奇跡,但這樣的奇跡並非憑空而來,也並非僅僅靠精神就能夠做到。也許在組建團隊那一刻,就決定了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好的團隊、好的紀律、好的保障、好的精神,這麼多好,一定會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這並不是簡單的激動人心的故事或者傳奇,而是干事創業最基本的邏輯。“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正是這樣管理理念,讓“黔送鐵軍”成為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必勝之師。

隨著雲貴互聯通道工程竣工投產,這個以80后為核心的祿勸換流站施工項目部圓滿完成任務。作為電網建設者,他們不是在做工程,就一定是在去往一個又一個工程的路上。鐵塔銀線舞長空,在雲貴高原的巍峨群山上,電網工程就像條條大動脈,驅動著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而±500千伏祿勸換流站就像一個大心臟,跳動著時代發展的澎湃脈搏,也見証著匠心值守的鐵軍擔當。一個工程是一座豐碑,見証的不僅是時代,還有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黔送鐵軍”追夢人。(龔婷婷 程 欣 劉貴林)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