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譚書明(左一)考察貴州刺梨產品。(貴州刺梨研究院供圖) |
“貴州刺梨產業迎來發展春天。”在近日舉行的“貴州生態驅動力:脫貧開滿刺梨花”黔貨出山論壇上,貴州省刺梨產業研究院院長,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譚書明表示,作為貴州特色產業,刺梨在最近幾年快速發展,吸引了包括廣東廣藥集團、香港千禧園集團等進駐,成為貴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貴州是野生刺梨的故鄉,被稱為維C之王的刺梨市場空間廣闊,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刺梨產業發展,制定了《貴州省推進刺梨產業發展工作方案(2014—2020年)》等文件,明確將刺梨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之一,要求“將刺梨產業打造成富民產業、脫貧攻堅大產業”,加速推進刺梨產業高速發展。
目前,貴州刺梨種植面積接近300萬畝,涌現出了天賜貴寶、刺檸吉、千禧園、刺梨王、天刺力等區域性品牌,加工企業已達40家,規劃加工能力89萬噸,綜合產值37億元,逐漸形成了一個生態、健康、特色的朝陽產業。
“新釀刺梨邀一醉,飽與香稻愧三年。”作為貴州刺梨產業的見証者、參與者、推動者,深入研究貴州刺梨三十年的譚書明說,早在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吳嵩梁在《還任黔西》中就對刺梨有過這樣的描述。刺梨是是雲貴高原特有的珍貴野生資源,富含維C等健康元素,貴州是最早開發利用刺梨資源的省份,民間利用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健康越來越被重視的當下,刺梨的價值正在被放大,從區域走向全國市場。
譚書明認為,在貴州刺梨迎來發展春天之際,要深入挖掘刺梨文化,凸顯健康理念,著眼高端差異化路線,避免和娃哈哈、王老吉等一線飲料品牌展開同質化競爭,創造出口感愉悅、功效突出的刺梨產品。
“就像枸杞之於寧夏、椰子之於海南,貴州可以把刺梨產業打造成獨具特色和區域性格的農業爆款品牌。” 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決策咨詢特聘專家龍河聞說,在發展刺梨產業的過程中,企業要明晰自身定位,定准所處的位置是農業、輕工業、還是商業。從省級公共品牌層面,貴州刺梨要像寧夏枸杞、甘肅青稞、海南椰子等省級特色產業一樣,要創新驅動,以價值性、稀缺性為導向,宣傳推廣上則要建立起自己的話語體系,“始於高度、終於大眾”,和消費者建立信任。
貴州批發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曹維希和貴州燁凱品牌策劃創始人劉毅等認為,貴州刺梨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現今還缺乏統一的刺梨產品標准,“得標准者得天下”,盡快建立起貴州刺梨產業發展的標准。另外,要結合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產品設計和包裝應避免盲目主觀決策,而是必須以目標消費者為中心去規劃。宣傳則需要在產品能夠精准擊中消費者痛點的功能上做文章。在產品銷售渠道建立上,應該在傳統渠道、電商渠道、新零售渠道中合理取舍。
作為首家開發刺梨醋的企業,香港千禧園集團董事長楊勝東說,刺梨既是貴州的特色產業,也是未來大健康領域的優勢產業,千禧園另辟蹊徑開發刺梨醋,就是要把刺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健康優勢和市場優勢,真正落實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刺梨產業打造成脫貧攻堅的大產業。楊勝東說,千禧園集團專注貴州生態健康產業,主打產品刺梨醋飲品,是集團布局刺梨產業鏈的關鍵一環,該產品目前已經銷往貴州、重慶、湖南、廣東、福建等地。(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