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舉辦外語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何淼)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下稱中國職教學會)外語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近日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舉辦。 會議按照《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章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要求,通過線下與線上投票,選舉產生中國職教學會外語教育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會第十次學術年會順利召開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何淼)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下稱中華職教社)和福建省中華職教社聯合主辦的“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於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教社理事長郝明金出席會議並作題為《弘揚黃炎培職教思想 助推職業教育在變局中開新局》的主旨講話。…
推進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劉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15年的發展新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了續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奮斗目標。…
辛勤耕耘為青春護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我希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雖然現在離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會一直努力。”獲得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榮譽稱號后,貴州財經大學專職輔導員孔淑華表示,她將繼續以“真善美”為教育原則,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精彩一課”為思政教育注入“源頭活水” 作者:本報記者 周仕興 本報通訊員 劉燕《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3日 08版) “我是醫學生,面對生命,我不能退縮!”前不久,桂林醫學院學生唐瑋鮮在上海街頭人工呼吸搶救昏厥老人的暖心一幕,被全國網友廣泛傳播。 這並非個案。…
修文縣22所幼兒園通過達標改造 本報訊 (記者 劉娟)日前,記者從修文縣獲悉,今年來,修文縣聚焦老百姓最關注的學前教育供給問題,拿出啃“硬骨頭”的決心和魄力,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補齊學前教育短板,推動全縣學前教育邁上發展“快車道”。通過加強師范幼兒園建設、幼兒園達標改造以及管理資源中心建設三方面,推動區域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大幅提升。…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2日 第 09 版)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豐富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
跨文化,這個能力不能缺 作者:胡娟 陳嘉雨《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2日 14版) 新的生產模式更加以問題為導向,更加建立在跨學科、多樣化的基礎上。因為復雜、重大問題的解決,往往不是單一學科、單一方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元整合與跨學科的研究。…
大學生要增強哪些本領 作者:梅偉惠《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2日 13版) 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量子技術、虛擬現實、邊緣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化生存正在從預言變成現實,數字化就業創業也隨之成為各國面臨的新挑戰,對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數智時代就業創業的機遇與挑戰 自動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給勞動者帶來了“雙重干擾”,也釋放出大量新的就業創業機會。…
高校人才稱號不是劃分等級的標准 作者:熊丙奇《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2日 02版)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范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提到,要正確理解人才稱號內涵,人才稱號是在人才計劃或項目實施過程中給予人才的入選標識,不是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也不是劃分人才等級的標准,獲得者不享有學術特權。授予和使用人才稱號的目的是賦予人才榮譽、使命和責任,為廣大人才樹立成長標杆,激勵和引導人才強化使命擔當。…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江南大學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新路 本報記者 陳 曦 過國忠 楊 侖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主動對接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發展需求,集中優勢資源,強化學科交叉,深化產教融合,深度參與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為地方醫療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日前,在江南大學與藥明康德子公司生基醫藥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重點強調了深化產教融合。…
藝術黨課《紅梅贊》 走進畢節高校巡演 本報訊 12月14日,貴州省花燈劇院為畢節高校精心打造的貴州花燈戲藝術黨課《紅梅贊》,在畢節市幼兒師范專科學院大禮堂上演。該院全體師生800人走進劇場,通過這台別開生面的黨課,了解英雄故事,接受愛國教育。…
貴安政務服務中心 舉行作風建設警示教育專題會 本報訊 日前,貴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舉行作風建設警示教育專題會,進一步強化對政務服務干部隊伍的警示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各進駐單位首席代表、窗口工作人員及鄉鎮政務中心負責人參加。 會議首先傳達學習了貴陽貴安人社系統作風建設警示教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要求各單位、各部門認真吸取教訓,主動正視問題、查找問題、思考問題﹔對照反思自身,做到舉一反三,認真對自身責任意識、規矩意識、組織紀律、精神狀態、擔當作為、廉潔自律等方面進行自查,主動發現問題並進行整改﹔形成嚴抓嚴管的高壓態勢,加緊完善政務大廳管理制度機制,細化職責,明確目標,強化管理。…
貴州高校努力讓“千裡馬”競相奔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賴盈盈 “走,我們去貴州當新貴州人!”2014年,作為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被貴州引進時,如今的貴州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昭勇對女兒說。 6年過去,李昭勇不僅舉家從山東遷至貴州,還與鎮遠縣報京村結下深厚情誼。…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成立十周年 教育扶貧項目成效顯著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丁小溪) 記者18日從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十周年總結大會上獲悉,基金會聚焦教育扶貧,整合公益資源,近五年來為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直接投入2.4億元,惠及15個省區、54個州市3000余所中小學及幼兒園,直接受益人數達94萬人。 2018年以來,基金會在資金投入和項目安排上,重點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目前已覆蓋西藏、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等“三區三州”地區,累計投入款物近1132萬元,直接受益人數超過10萬人。…
安順學院:實施“八大行動計劃” 完善“八大支撐體系” 日前,在中國共產黨安順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該校確定了未來5年的重點工作:實施“八大行動計劃”,完善“八大支撐體系”。 安順學院綜合樓 中國共產黨安順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場 實施人才聚集行動計劃,完善高水平師資引培支撐體系 遵循“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強化“全員引才、全員愛才、全員用才”的人才觀念,完善“識才、招才、用才、聚才”的人才工作機制,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貴州鬆桃羅家順:逐夢新時代 爭做好少年 12月9日,從銅仁市精神文明辦傳來喜訊,鬆桃第六完小五三班班長羅家順榮獲銅仁市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這是鬆桃六完小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果之一。熱心的“大哥哥”、同學的“小老師”、盡職的“路隊長”、賣力的“午餐組長”、班級的“領頭羊”,這是老師同學對羅家順的評價。…
服務產業升級,這所高職探索跨界融合育人模式 本報記者 過國忠 通 訊 員 檀祝平 李 穎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中,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控制學院兩位學生與來自全國的54名參賽選手同台競技。在11個小時的比賽中,他們完成了系統方案設計、工藝流程模擬仿真、硬件搭建及電氣接線、機器人系統集成等任務,以優異成績獲一等獎第1名,實現該校在這一賽事上的三連冠。…
人工智能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 30年后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
永不褪色的壓花 “扮靚”高校學子創業路 通訊員 孟姝軼 本報記者 李麗雲 12月9日,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閉幕會在哈爾濱落幕。東北林業大學“久黎壓花的開發和推廣”項目獲得了大賽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組別金獎。…
不止關乎美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多多益善 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指出全國87.6%的高校已經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學校美育的成果正在逐漸顯現。 這裡說的公共藝術課程,不隻包括平時熟知的音樂、美術等,還包括各種門類的藝術,比如書法、攝影等,隻要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美學素養的課程,都會被納入公共藝術教育中。…
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 “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准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涌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准也將提升一大步。”在12月17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朱邦芬表示。…
上好生態素養這門“必修課” 作者:本報記者 鄭晉鳴《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8日 08版) 從當前和更長遠的角度看,綠色生產和綠色制造將成為引領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這背后是對人才的極大需求。“無論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還是產業、能源、運輸、生活各個領域,都面臨著一場徹底的‘綠色革命’。…
“辣條考試”顯現出青年就業新動向 作者:李詠瑾《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8日 02版) 據媒體近日報道,在湖南岳陽平江縣,備受矚目的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迎來了開班以來的首次實操考核,考生需在現場操作精密儀器,先后完成辣條微生物、辣條胚體結構和熟化度以及辣條封裝等多項測試,再由考官現場打分,獲得90分才能過關。 前有小龍蝦學院、螺螄粉產業學院、“武漢熱干面”研究院,現有辣條專業班,這些讓網友大呼新奇的“網紅”培訓班,大多採用“原產地教學投入+知名廠商”合作共建的辦學模式,既為廠家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專業人才,又為眾多年輕人拓展了特色化的就業渠道,看似“噱頭滿滿”的課程在吸引了一波公眾眼球的同時,也打響了地方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可謂多方共贏。…
教育展示的確定性 作者:羅容海《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8日 02版) 前幾日,教育部首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透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首次超過4萬億元,有效帶動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雖然2020年的具體數據還沒有出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預算安排在大幅壓減中央本級一般性支出的同時,國家確保了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的隻增不減,保持了5%到6%的增幅,保証了財政用於教育的安排高於財政收入自身增幅。…
劍河縣:95所山村幼兒園方便農村群眾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沈安永 錢仕豪 冬季,劍河縣城籠罩在濃霧中,距離縣城16公裡的革東鎮東隴村已沐浴在陽光裡。 早上7點半,6歲的楊吉獨自踏上了去幼兒園的路,這條不足300米的路,他走得飛快,因為幼兒園裡有一群可愛的小伙伴、一堆好玩的玩具、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師以及可口的早餐在等著他,玩累了,他還可以在小床上踏實的午睡。…
息烽縣政協捐贈床墊溫暖住宿學子 本報訊 (通訊員 成嬋)12月4日,受民進貴陽市委委托,息烽縣政協主席劉鳳剛、副主席況遠斌為息烽縣烏江復旦學校(高中部)捐贈床墊400張,價值5萬元。今年來,該校共獲贈床墊12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