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我希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雖然現在離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會一直努力。”獲得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榮譽稱號后,貴州財經大學專職輔導員孔淑華表示,她將繼續以“真善美”為教育原則,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和孔淑華一起榮獲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的,還有先桁等另外9名高校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中與大學生聯系最緊密、互動最頻繁的教師群體。近年來,隨著全省加快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涌現出一大批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潛心育才的最美輔導員,他們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榜樣力量。
做溫情的陪伴者
因為熱愛,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副教授先桁成為一名輔導員,堅守崗位一干就是15年。
15年來,他用愛與智慧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曾有學校職能部門伸出橄欖枝,但先桁卻始終執著於輔導員事業。他說:“即使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仍然會選輔導員,這是一份繼承,更是一份擔當!”
先桁的父親也曾是高校輔導員,在他的記憶裡,父親總是風塵仆仆。“爸爸是一名輔導員,輔導員是一個啟迪心靈、需要用心經營的工作。”這句父親的話語,時常回響在先桁耳旁。
同樣因為熱愛,2014年,肖梅研究生畢業后選擇成為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輔導員是一個綜合多元的角色,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千變萬化、千頭萬緒,輔導員不僅是播種夢想的人,更應該成為澆灌夢想的人。”
肖梅言出即行。在學生管理與服務、班級管理、學生團學組織建設發展指導等工作中,她注重發揮學生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生管理與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致力於在摸索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構建培養踏實肯干、職責開展有序的學生團隊。
愛是永恆的主題
在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麻祺已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對她的稱呼從“麻老師”悄然變成“麻麻”。每屆學長學姐都會對學弟學妹們說:“遇見麻麻是你們的幸福”。
從業9年,對於所帶班級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稟性、人生理想、學業情況、生活點滴,麻祺都一清二楚,她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交流方式去溝通,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上的知心姐姐和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恆的主題。”麻祺說,輔導員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方能贏得學生信任。輔導員要有自己的人文情懷與智慧,才能做好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導者。
凱裡學院輔導員張競月也是這一理念的實踐者。她有一個相冊,裡面保留了換手機時一直舍不得刪掉的截圖,這些都是她與學生互動的截圖。
畢業多年后,很多學生依然會在教師節給她發祝福短信,或者遇到困難第一個想起她。“這是作為老師,最幸福的瞬間。”幸福的背后,是張競月不懈的付出。自擔任輔導員后,她每周至少3天利用下班后晚自習時間,或周末學生課外時間陪伴學生創作、排練或學習等。
與學生共同成長
為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更好地指導學生工作,2014年,遵義醫科大學輔導員賈婀娜成功考取華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成為全省首個獲得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的專職輔導員。幾年來,她一邊學習,一邊用思想政治理論指導學生工作,成為深受學生喜愛和信賴的最美輔導員。
思想引導是輔導員的“看家本領”,是育人工作最為重要的一環。對於這句話,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楊宇感觸頗深。
2014年,剛畢業的楊宇成為一名輔導員,學校各類事務他處理得井井有條,但他很快發現了問題:面對學生在班會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他無法給予合理解答﹔個別同學面對社會誘惑一度想輟學打工,他無法給予正確分析和引導﹔看到網絡上學生的錯誤言論和價值觀,他無法給予最精准的導向。
楊宇意識到,輔導員工作不僅是處理事務性工作,光有一腔激情是不足以勝任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守道,將正確的主張內化於心,才能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來分析世界和認識問題。”楊宇說,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和學生們共同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