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完善養老服務(人民時評) 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實施為期三年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要求將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范疇,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 創造美滿幸福的老年生活,不僅是家庭的責任,也離不開高質量醫養結合服務的供給。…
多學期制會在未來成為常態嗎 元旦過后,有的高校開啟寒假倒計時,有的學校則開啟新學期。 據媒體報道,為減少人員流動、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大連海事大學決定從1月4日起開始新一學期教學工作,目前安排的是線上教學,寒假順延。…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中國主流電視媒體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於本土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爭取國際話語權,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范式,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近年來,國內原創電視文化類節目熱度上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等“現象級”原創電視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屏幕上,這正是文化自覺的表現。…
讓安心過春節成為現實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1月4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3例,其中本土病例17例。近日,我國本土疫情呈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重的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特別是多個中風險地區,需要直面如何平穩度過春節的考驗。…
脫貧攻堅推動了治理能力現代化 脫貧攻堅決戰的偉大勝利,書寫出人類減貧史上的光彩一頁,也開啟了中國之治新的篇章。作為我們黨領導人民銳意求治征程中的標志性成果,脫貧攻堅勝利的意義與影響,不僅在於助力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更廣泛外溢於現代化各領域當中,其政治影響所及,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中國之治的比較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外貿強勁復蘇仍將持續(新論) 我國外貿穩定增長不僅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也有助於提振全球市場信心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我國外貿出口增長21.1%,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超過2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同期增長1.8%。事實上,從2020年9月開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成功扭轉了下行態勢,表現明顯好於預期。…
未雨綢繆協同治理寒假有償補課 中小學生即將進入寒假模式,有償補課的消息尤其刺眼。近日,有媒體記者在吉林長春調查發現,盡管教育主管部門一再禁止在校教師有償補課,但部分培訓機構和在校教師仍頂風而上,有的教師補一假期課的違規收入“夠買一輛轎車了”。…
學術研究的“快餐化”傾向有害無益 隨著近幾年各高校紛紛加大對科研產出的要求,高校教師,尤其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青年教師面臨的科研壓力也水漲船高。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與個人晉升挂鉤的制度規則下,一些“青椒”(高校青年教師的自我戲稱)們不惜通過追逐各種熱點或時髦概念、把同一主題稀釋拆分為多篇“水文”,或者“新瓶裝舊酒”式的對既有研究結論重新包裝發表,以實現科研發表數量的最大化。…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強調“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這為我國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用系統思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在市域范圍的具體實施,對上關乎省域治理,對下關乎縣域治理,決定著地方治理成效。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之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凸顯其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歷焦慮何以成為一種集體困擾 最近在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熱詞,比如“雙非碩士”“小鎮做題家”“985相親群”“海澱家長”等。這些新詞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無論是就業焦慮、婚戀焦慮還是育兒焦慮,其背后都與學歷焦慮挂鉤,並且這種學歷焦慮不只是一種個體困擾,而是正在成為社會整體層面上的一種集體困擾。…
奮斗永似少年時(暖聞熱評) 【人物】“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周永開 【故事】周永開是四川省原達縣地委副書記,1991年6月離休。之后,他放棄安逸閑適的生活,來到四川省萬源市花萼山自然保護區,積極宣傳生態環保理念,帶頭植樹1000余畝,帶動附近村民成為義務護林員。…
職業選擇更多 發展前景廣闊(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核心閱讀 “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職業種類日趨多樣,從業人員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在鄉村振興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十三五”時期,貴陽聚焦“五個一批”“四場硬仗”“四個不摘”,盡銳出戰,精准攻堅,高質量打贏收官戰,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進一步提升﹔強化省會擔當,實施“六大幫扶工程”,開創了“輸血造血、反哺共贏”的省內幫扶協作新路,助力全省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站在即將邁入“十四五”時期的新起點上,我們要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為加快農業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讓正能量激蕩熒屏內外(中國道路中國夢) 如何讓電視節目好看又耐看?怎樣讓熒幕內容有意思又有意義?這是電視人常想常新的話題,也需要持之以恆的探索。近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著力在電視劇播出上下功夫,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努力為觀眾提供更多佳作,為文藝留下更多經典,為時代留下更好畫像。…
以職業教育賦能脫貧攻堅(人民時評) 門檻更低、成本更小、就業通道更為直接的職業教育,不僅點亮了貧困家庭子女的人生夢想,也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改寫了貧困家庭的命運 面向未來,要進一步補齊職業教育資源短板,打破職業教育上升“天花板”,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持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會定居成都,成為一名醫院正式職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姑娘扎西祝瑪從小家庭貧困,初中畢業時一度面臨輟學,四川實行的“9+3”免費教育計劃,讓她有機會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由此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重中之重 【光明論壇】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重中之重,這既體現了中央對科技創新,尤其是涉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國家戰略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也凸顯了新時代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突出重要性。…
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添動力(望海樓)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開辟空間,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增添動力。…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裡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互聯網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平台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望海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24日 第 01 版)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能源開發、能源消費、能源結構等指標,既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客觀態勢,又體現出發展質量與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遷。…
重農抓糧的勁頭絕不能放鬆(人民時評)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鬆 2020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
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人民時評) 200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生態補償、國土綠化、生態產業等生態扶貧實踐,實現脫貧增收。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實現雙贏。…
同心實干,推進鄉村建設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自立自強方能頂天立地(暖聞熱評) 【人物】村民王昭權 【故事】王昭權是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四坳村村民,自幼患小兒麻痺症,無法像普通人一樣站立和行走。他克服身體障礙,手腳並用養牛,實現年收入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