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党,同奔小康路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吹响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役的新号角。
深秋时节,格凸河镇深度贫困村旁如村驻村第一书记廖德勇和乡亲们采收新一季菌草。
大营镇联八村高床蛋鸡养殖基地。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旁如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法宝。”廖德勇介绍,村合作社养牛场规模已达300头,带动群众发展菌草种植700亩。
“一代接着一代干,幸福日子才会来。”大营镇大岩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说,只靠一个产业,群众以后增收无保障。村里布置了短期的养殖产业,还种植了1000亩元宝枫,确保脱贫后稳定增收。
“村民们观念新,善学习,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在五峰街道唯一的深度贫困村红光村,村支书王斌欣慰地说,村里最喜人的变化是传统生产方式正在被打破,群众思想观念在改变。“清理内务、环境美化、文明素质提升已成为常态。”
通过引进工厂,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
口袋鼓了,日子好了,紫云人民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想得更长远。唱着歌儿,砥砺前行,奔向新希望!
“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政牵头谋发展,一梦醒来见奇迹。功积无量千秋载,造福人类永世春。树高千尺靠沃土,人民幸福党恩赐......”
这是写在打啷村村居墙壁上的另一首打油诗,写诗的人没变,依旧是村里的退休教师龙通文,变的只是写诗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变成2020年,地点变成了一条崭新漂亮的通往大山外面世界的通村油路旁。(文/图 郭修 伍水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