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麻山”,合力战贫困
在紫云自治县,绝大多数群众是少数民族。党中央一直牵挂着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
从“八七”扶贫攻坚开始,党中央、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就在麻山地区投入巨大脱贫力量。
自2016年初贵州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紫云创新工作机制,用好“五步工作法”,打好“四场硬仗”,补齐“3+1”保障短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精准扶贫快马加鞭。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医疗事业发展。
千年贫困,一甩身后。一条条通村公路在麻山深处盘旋,昔日简陋的茅草房,被水电入户、卫生整洁、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取代,落后破旧的村寨不见了,蔬菜、红芯红薯、佛手瓜、林下养鸡、林下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产业遍地开花。
蔬菜喜获丰收。
“以前的学校只有简陋的一层楼平房,没有学生宿舍楼。”在宗地镇打若村,为改善山区孩子的就学条件,2019年6月,妹场小学新校园建设完成,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等设施齐全。
“短短两个月,12.6公里的油路全线通车。”2019年底,打啷村的通村公路按时完工,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真没想到,以前要到1公里外的鸡场沟挑水喝,我这辈子居然能喝到自来水......”在大营镇大营村,鼠场坡供水工程于2018年底顺利完工,解决了1200余户群众的饮水问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祖国大地,回荡麻山深处。
大营镇金龙村村民喝上放心饮用水。
紫云是贵州省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第一时间,省、市各级领导干部奔赴紫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紧锣密鼓。
旌旗猎猎,战鼓声声,决战脱贫攻坚的铿锵足音响彻麻山深处。紫云迅速完善县、乡、村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进一步整合、省、市、县、乡帮扶力量,组建162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选派优秀干部到162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增派1300余名业务骨干驻村蹲点帮扶、60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演绎了一个个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精彩故事。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程华恩表示,紫云干部群众始终发扬“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农村基础设施、安全住房、饮水安全、教育医疗保障发起最后的总攻战、歼灭战,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