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带富乡亲的“洞”人“菇”事

2020年06月17日14:0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杨臣在对采收的鲜菇称重。 李蕾 摄
杨臣在对采收的鲜菇称重。 李蕾 摄

6月仲夏,草木欣研,落英缤纷,步入大方县鼎新乡长丰村烂坝组一个天然溶洞附近,洞内挖掘机传出的阵阵轰鸣声,惊得隐藏在山林中的飞禽不时发出阵阵尖叫,偶尔从丛林深处飞出些许五彩斑斓的山鸡,使寂廖的山野充满生机与活力。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从挖掘机扩宽的洞口入内,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一座2000余平方米的厅堂。厅堂内放满了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一朵朵白嫩的平菇蹿出菌包,有的正在疯长,有的已经成熟,在钟乳、石笋的映衬下,灰中乏白,显得格外耀眼。数十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装箱、运输……一片繁忙景象。

种植这些平菇的是鼎新乡风景村29岁大学生杨臣,杨臣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建设家乡。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臣发现溶洞里潮湿和冬暖夏凉的环境非常适合平菇的生长,并且能节省投资成本,一年四季均可大量种植,冬天不用加温夏天不用降温,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大大省去了厂房建设及温度调控的投资。于是就决定在溶洞内种植平菇。由于专业对口,技术过硬,首种初期,平菇种植便获空前成功,让他信心倍满。

杨臣介绍:利用天然溶洞发展平菇种植,解决三大难题:一是溶洞温度保持在14-18摄氏度之间,一年四季都是恒温,解决了夏天持续高温造成平菇减产的问题;二是利用溶洞发展平菇,解决了土地资源连片整合难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溶洞面积大,没有其他外来物的浸染,不受任何病虫害的干扰等,解决了菌棒易烂的问题。

“目前这个溶洞内有20万棒平菇,年销售收入达160余万元。由于占温度、湿度优势,所产平菇质量上乘,很受市场青睐,首期采摘的2万斤平菇,几天之内便被毕节、贵阳、昆明等地客商纷纷抢购一空。”杨臣一脸高兴地说。

“杨臣在溶洞内种植平菇之初,便邀请我们来这里工作,每天工资90元,算上今天,我与老伴在这里已干了42天,工资加起来就是7560元,而且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中午还能抽空回家喂牲口呢。”正在溶洞忙碌着采摘平菇的长丰村烂坝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怀庆说道。

自从杨臣开始在溶洞内发展平菇种植,为当地村民解决了不少就业岗位。据了解,每天都有40余名村民在溶洞内搭建种植平菇的架子,采摘平菇。杨臣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大了产业,带富了乡亲。

“溶洞总长220米,到洞深之处的菌棒支架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搭支架与放菌棒同步进行,届时,菌棒规模将达50余万棒,通过做大做强‘洞菌’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平菇种植中来,使大家走上共同富裕路子。我相信,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说到未来,杨臣信心满满。

通过笔者入洞探访,溶洞钟乳石林立,洞内有厅,厅内有水,厅堂相连,曲洞通幽,景象万千,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旅游、避暑胜地。

下一步,杨臣将充分整合溶洞资源,完善洞光灯光设施,让游客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同时,开办溶洞农庄,打响平菇品牌,发展农旅一体化,游客除了可以体验平菇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品尝全菌宴,形成一个平菇从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一体化的产业链,将“洞”人“菇”事讲出乌蒙山外。(李蕾)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