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63岁的刘诚平,是在贵州省从江一中的操场上,个头不高的他满头银发,戴着一细框眼镜,走起路来略有蹒跚。到今年6月,刘诚平已经来到从江一中15个月了,当说起从江一中的变化,他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刘诚平。李元俊 摄
刘诚平先后执教杭州十四中、浙江大学附中、杭州学军中学等重点学校,2017年退休后,他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带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牵线搭桥下,2019年3月,刘诚平赴从江一中支教,任校长一职,随他一起来的,还有7名教师。
从教育发达沿海地区到相对落后的地区担任校长,对刘诚平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因贫辍学的可能性高;并且这些学生常常表现出缺乏信心,就学习而学习,对未来缺乏规划。
困难摆在面前,如何迈出第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刘诚平将阅读课纳入学校课程,一墙之隔的县图书馆成为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经常深入教学课堂,通过听课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查找课堂问题,亲自编写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有型教案评价量表、有型教学教案模板、考试成绩评价新模式等,推动学校学科教学上台阶。
来到从江一中后,刘诚平始终牵挂着贫困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在保障教学的基础上,他常常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交流,并组织教师利用空闲时间,了解学生所需,尽力给予解决。2019年,刘诚平积极参与筹划“绿满萧从”助学基金的建立,筹得资金60多万元,奖励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从江一中的”萧从班“。李宇 摄
作为校长,以身作则是刘诚平对自己的要求,他常常早上7点入校,直到深夜10点以后才肯回家。今年疫情突发,为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远在杭州的刘诚平坚持利用网络平台给高三学生上网络直播课,一节不落。返岗后,他又带了高三科任教师到乡镇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学生疫情防控和网上学习情况。开学后,他更是直接把自己的床铺进了办公室。
在学校副校长陆鲭伃眼里,刘校长的到来,让教学“活”起来了。刘诚平注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大力开展“有型”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课堂特色,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刘诚平还鼓励教师之间得相互学习,在一年时间内学校已上研究课、观摩课、同课异构课100余节,所有教师均可随时推门听课。
在刘诚平看来,教学不能一把抓,而是要“对症下药”。在做好全面提升的前提下,去年8月,在刘诚平的组织下,从江一中成立了“萧从”实验班,旨在重点培养一批“尖子生”。
西山镇务林村,是从江县贫困村之一,也是从江一中的结对帮扶村。从江一中自2019年以来,共选派了30余名教师参与扶贫工作。来到从江一中后,刘诚平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间,不畏山高路远,前往务林村慰问驻村教师,并主动为务林村打通百香果生产基地的产业路联系资金,目前已联系得到东西部帮扶专班的资金支持。
15个月来,无论是学校的教学还是扶贫,事无巨细都有刘诚平的身影。在学校里,老师们都戏称他是头“老黄牛”,他为从江教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黄牛精神”值得每个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