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坝”如金成“坝业”

遵义创新实施“坝长制”工作解读

2020年06月04日16:2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收稻谷。李培松 摄
收稻谷。李培松 摄

夏日繁花盛,沃野添新绿,坝区产业兴,群众笑开颜.

如果把“坝”字拆开来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土地即宝贝,这与贵州寸土寸金的具体实际一致。特别是对于山多平地少的遵义而言,坝区更是宝贵。全市231个坝区,面积58万亩,却仅占耕地面积的4.6%。

这一珍贵性也决定了“大农村、小城镇”的遵义要惜“坝”如金,把坝区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切入点,努力推动产业红遍黔北、富满山乡的具体实践,更开启了遵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的新征程。

“坝长制”的表与里

去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是新时代党管农村工作的总依据。

该《条例》第十条明确:“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统筹谋划,狠抓工作落实”。

“建立‘坝长制’就是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实好,改变有的地方农业农村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笃定地说,更是落实省委部署,适应发展需要。“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既是省委提出的工作作风要求,更是指导“坝长”们推进工作的方法路径,对于我们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振兴农村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有产业发展支撑,坝区是遵义最好的土地资源,抓好坝区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也认为,立足坝长抓坝区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迫切需要。

由表及里,纵观全局。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进一步彰显了遵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心和行动。

贵州农业看黔北。遵义历来是全省农业大市,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占全省比重及坝区条件,都决定了遵义必须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决策部署中当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贡献。

“坝长制”的敢为人先就是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遵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改变遵义农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现状,让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让黔北“粮仓”真正成为黔北“钱仓”,就必须牢牢扭住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突破口,统筹抓好坝区、山区、林区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坝区带山区、促林区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新路子。

坝长制的新与实

从“四在农家”的发源到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从“河长制”的实施到“坝长制”的创新……黔北大地向来不凡,每一次书写时代答卷,创造新的经验,都是对具体实践的精准把握和与时俱进的开拓进取。

观念一转天地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仅是思维方式要拓宽、工作方法要创新,更为重要是坚持抓具体抓深入,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的要求。

“坝长制”的新源自于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的深刻认识。

纵横阡陌,机器轰鸣。仁怀市紧紧抓住茅台集团这个最大优势,向山要地、集约用地,植保机器人,整田治土忙,眼前一块块“卧牛石”不见了,一块块新土地来了……仁怀全市新建有机高粱种植基地20.8万亩,坝区面积、规模、效益明显提升的同时,也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黔菜出山,漂洋过海。走进新蒲新区南坪坝区,原生态的遵义“土货”白萝卜,搭乘专车卖到了香港市场去。该坝区立足自身“山地+平地+洼地”的复合型地貌特点,探索形成了“果树上山、林下养殖、椒蔬进田、低洼养鱼”的产业体系,最大化地“吃干榨尽”坝区资源价值,预计今年亩均产值达2.4万元。

土地长出“摇钱树”,坝区变成“聚宝盆”。随着农业“321”工程的深入实施和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产业示范带的加快建设,预计今年所有坝区亩产值均能超过8600元,亩产值超过万元的坝区将达109个,其中超过3万元的坝区将有15个,坝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

“坝长制”的实源于抓具体促深入、抓重点促突破、抓开放促改革、抓短板促提升的具体行动。”

‘四抓四促’既是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遵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保证,也是立足遵义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既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作风转变的重要抓手。”魏树旺坚定地说。

通过实行“坝长制”,全市形成了层层压实责任、高位推动的工作机制,解决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核心问题,为坝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每一个坝区都实现了“一坝一长”,围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就真正有了抓手。

通过实行“坝长制”,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载体和平台,指明了一条路径,创造了一套方法,有力地推动了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

通过实行“坝长制”,明确把领导重视、组织生产、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综合效益等五个方面作为考核内容,对坝区主导产业选择、坝区保护、土地流转(入股)率、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有效灌溉率、田间道路通达度、良种良法覆盖率、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政策保险参保率及坝区产值等考核目标进行了一一细化,建立了考核体系,并实行“红黑名单制”,对全市231个坝区工作进度定期通报,有力解决了落实不好、如何问责的问题。

据统计,自实施“坝长制”以来,全市坝区土地流转(入股)量达40万亩,总体流转率超过70%。2019年坝区的亩产值达7900元,高于全省标准,成功创建15个样板坝区和73个达标坝区,坝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735元。(李培松)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