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对坡社区:山坳中结出“致富黄金果”

2020年05月09日12:1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村民们细雨蒙蒙中除草、管护。李映雪 摄
村民们细雨蒙蒙中除草、管护。李映雪 摄

初夏,微风拂过群山万亩青松,泛起层层碧涛,沿着群山间蜿蜒盘旋的公路,笔者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对坡社区千亩刺梨种植基地,站在高处,远远望村民三五成群地沿着乡间小道有说有笑的扛着锄头来到基地干活。

在人群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单薄。“小伙子,你别以为我年纪大了就干不成活路,我身体可硬朗得很,在这个基地我干了三年多,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了。”

说话的这位老人名叫吴万萍,今年已经70岁了。

据了解,吴万萍家有两个儿子,六个孙子,早年时间全家人就靠着3亩包谷地过日子,一到年头来没有半点余粮。现如今依靠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基地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我们没知识,不了解什么叫高效经济作物,世世代代都只会种包谷,也只会种包谷,所以不只是我家穷,大部分乡亲都是一样的穷,种了漫山遍野的包谷,却不值钱。”吴万萍感叹地说。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七星关区提出“532(50万亩刺梨、30万亩茶叶、20万亩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坡社区立即响应号召,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刺梨,渐渐地,漫山遍野的包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的刺梨。“我们农民也摇身一变变成了股东,入股了合作社,年年拿分红,月月可务工。”吴万萍笑着说。

“一天100元,我这两年挣了3万多元,现在还能给孙子补贴学费,买点新衣服,这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吴万萍笑着说,基地还离家近,出门十来分钟就能到基地干活,赚钱,照顾家人两不误。

临近中午,村民们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回家吃饭,笔者随吴万萍一起到了她家。

远远望去,一座两层高的新农村民居映入眼帘。走进家中,液晶电视、冰箱、沙发、茶几一应俱全。厨房里,今年在武汉读大学的大孙子黎琴正在做饭等待吴万萍。

“现在大儿子在浙江务工,小儿子学了厨艺在外面开餐馆,这段时间学校放假,两个孙孙来陪我们两老生活。”吴万萍介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两个儿子在对坡镇均有了各自的房子,特别是小儿子还通过自身的努力买上了小汽车,日子越来越好。

产业发展到了家门口,户户都能有增收。对坡社区主任吴道林向笔者介绍,社区种植刺梨1400余亩,覆盖280户1032人,平均每天能解决20余个在家闲余劳动力,高峰时期可吸纳60余人同时务工,2018年以来已发放务工工资50余万,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活。

“刺梨明年就可进入盛产期,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按市场平均每斤2元计算,亩产效益至少在4000元以上,扣除成本,净收入可达400万元。”吴道林笑着说,从明年开始,刺梨就能实实在在成为对坡社区的“黄金果”,年年都能为村民稳定增收。

刺梨经济价值虽高,但短期难以见效,为达到短期可增收长期可致富的目标,今年该社区与贵州鸿双农业管理公司签订了1150亩的辣椒种植订单。

“每亩产辣椒3500斤,公司保底1.5元收购,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扣除每亩2200元成本,每亩净收入可达2800元,1150亩辣椒年净收入可达322万元,仅是村民到基地务工这一项,一年就可增收1.7万元。”吴道林扳着手指向笔者算着增收账。

对坡社区只是对坡镇刺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七星关区“532”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在全镇打造了8个刺梨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近万亩,覆盖全镇3000余户1万余人,累计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夏民 李映雪)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