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炮”:养牛酿酒忙产业 幸福日子有奔头

2020年04月29日11:3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杨大发种植的黑麦草
杨大发种植的黑麦草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干溪组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养牛场,村民杨大发便是这个养牛场的主人,从一名专业爆破工人到肉牛养殖大户,从贫困户到脱贫户,杨大发不等不靠、勤劳苦干,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与家人一起努力摆脱贫困,笑迎美好生活。

从遵义城郊出发,驱车近1小时,笔者来到这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庄,杨大发的养牛场就坐落其间。近400平方米的牛棚里隔间有序排列,水牛、黄牛安静地吃着午餐。别看现在杨大发的养殖产业小有名气,但在几年前他对养牛知之甚少。

杨大发从19岁起就在遵义周边从事爆破工作,因技术过硬,人称“杨大炮”,就这样干了20年,收入也比较稳定。到了2014年,家中老人患病,再加上4个孩子都在上学,仅靠杨大发打工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活,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始自己创业。

起初,杨大发家里仅养了5头牛。在特惠贷的支持下,他贷款5万元买来8头牛进行养殖,以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肉牛的品质。据杨大发介绍:“像我这些牛和他们的牛不一样,这些牛各方面精神状态都比那些关起来的牛精神状态好,都是在山上放养的时间居多,白天带出去,晚上收回来,这些牛的肉质各方面都比较好。”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坚持,杨大发不断学习养殖知识,总结养殖经验。如今,他的养殖场里已达到30头牛的规模,1头牛能卖1万多元。虽然每批牛崽需养殖3年才能出栏,但是收入可观且稳定。下一步,杨大发准备在政策的支持下继续扩大规模,将养牛产业做出名堂。

“我今年计划养殖肉牛达到接近40头,镇政府和村里面都很关心我,随时都问我需要什么帮助,还给我宣传各类政策,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愿意为我们去跑。”杨大发说。

除了是养牛大户,杨大发还是位酿酒能手。他和父亲杨元其一起在自家建了酿酒作坊,生产间、储藏室、成品间,设施齐备、功能俱全,煮玉米、冷却发酵、烤制蒸馏,各道工序紧密相扣,酿出来的苞谷酒纯度高口感佳。“生产间这里有7个格子,一个格子可以装400多斤玉米,100斤玉米能酿出32斤左右的酒。”杨大发介绍说。

而在成品间,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酒坛集中归置,酿出来的酒根据存放时间长短定价,并分别做好标记,以每斤10元到5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因为酒的品质好,除了本村的人来买,还卖到了村外其他地方。“一般这种酒在农村都是下半年的时候酿制,前年才开始做,去年一年卖了4万多块钱。”杨大发说。

酒卖得好,酿酒剩下的酒糟还能当作牛的饲料。为了减少养牛的成本,杨大发还在他家20多亩的土地里种植了玉米、黑麦草和皇竹草,在饲料问题上实现自给自足。他笑着说,看到牛长壮了,越干越有劲。

脱贫不能只靠帮扶,更要靠勤劳、靠志气。杨大发身上主动脱贫的意识很强烈,他说,虽然放弃了专业的爆破工作,但他不后悔,因为创造了自己的产业,还能就近照顾家人,一家人的日子比以前过得轻松得多,也幸福得多。

现在杨大发的产业逐渐做大,但他认为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好。有村民前来咨询养牛或酿酒方面的问题,他都倾囊相授,希望将技能和办法告诉邻里乡亲。

“我富裕起来了,我也希望整个大窝村,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只要他问到我,有什么困难,对于养殖、烤酒,心里有什么疑问,我都会给他们讲。希望带动大家都富起来,大家都奔小康。”杨大发眼神坚定、笑容灿烂,展望着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的美好明天。(文/图:陈红梅 苏海)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