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茂兰:多彩画笔绘就“水陆空”产业脱贫腾飞图

2020年04月07日11:1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稻花鱼。
稻花鱼。

近年来,荔波县茂兰镇坝区通过充分利用“空中、山上、田地、水里、圈舍”等资源,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以“空中有蜜蜂飞舞、山中有经济作物、地里有特色种植、水中有养稻花鱼、圈内有生态畜牧”的产业布局,以壮基地、创品牌、提效应为突破口和抓手,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打造出属于茂兰特色的“水陆空”立体式产业格局。

金色:空中有蜜蜂飞舞

茂兰镇精心部署发展地域特色蜂蜜,抓住该产业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集约低碳的特点,将大力推广庭院经济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房前屋后根据所需养殖蜜蜂,并加大对养蜂产业的技术指导及扶持力度,建立“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养蜂产业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户过上像蜂蜜一样的“甜蜜生活”。目前,茂兰镇已建成2家养蜂标准化示范场及蜂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饲养蜜蜂点四个分别是比鸠村、罗家村、瑶埃村、尧朝村,有蜂箱1000箱,蜂蜜产量4.5吨,比鸠村陈氏蜂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蜂蜜、蜂胶、蜂王浆等各类蜂类产品年产值达40万余元。

青色:山中有经济作物

茂兰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在水庆坝区引进企业发展以花椒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利用陡坡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标准化种植,采取四周零星种植、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式,将发展花椒产业作为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经过科学谋划,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和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务农、入股分红、参与种植等形式。同时,培养一批农业产业化“小巨人”,示范带动辐射周边贫困村农户和移民群众增产增收。目前,水庆村发展花椒种植1016亩,涉及农户199户697人,其中贫困户79户277人,群众通过项目分红、土地流转、群众务工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

绿色:地里有特色种植

茂兰镇打造形成“1+5+N”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格局,桑蚕作为茂兰镇的传统产业,在当地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在政府引导下,坚持走“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和荔波县富民公司提供订单,各村专业合作社组织蚕农按公司要求进行蚕桑生产,为公司提供优质原料茧。同时,茂兰镇积极实施以引业到镇、引企到村、引技到户、带富到人的“三引一带”举措,形成了以桑蚕为主导,发展百香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齐头并进的“1+5+N”产业体系。目前,茂兰镇发展种桑养蚕6000亩,百香果种植1510亩,花椒种植1016亩,蔬菜种植2500亩,海花草种植1000亩,油茶种植300余亩。

银色:水中有养稻花鱼

茂兰镇在打造立体式产业过程中,“稻花鱼”已成为“水中有鱼”的重要组成,依托“茂兰稻花鱼”品牌,把稻田养鱼作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科学养殖,打造“养鱼富民”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推动产业扶贫,助力百姓脱贫致富。同时,以“稻+鱼+N”推广发展“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的高效种养殖模式。2019年,茂兰镇实施稻花养鱼项目共计900余亩,覆盖贫困户430户,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多元。目前,茂兰镇计划在全镇继续扩大种养殖范围达1300余亩,覆盖贫困户550户,可实现户均增收5500余元。

棕色:圈内有生态畜牧

茂兰镇打造循环生态圈,采取“藤椒+麻鸭”的循环种养殖模式,通过在花椒基地建鸭舍,麻鸭在林下自由觅食,其中产生的鸭粪可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形成互补,实现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且麻鸭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都高于传统的鸭子,在各方面麻鸭都更胜一筹。同时,镇农服中心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实行人员定点上门服务,确保在养殖过程中的存活率。发展以“藤椒+麻鸭”种养殖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藤椒+麻鸭(瑶山鸡)”的循环种养殖模式,提高“造血”功能。目前,茂兰镇养殖麻鸭有5000余羽,收益高达27万余元,订单覆盖重庆、贵阳及周边县市。

如今,茂兰镇各村已实现了“处处有生机、处处有商机、处处有生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快步前进,一幅茂兰特色的“产业脱贫腾飞图”正向世人缓缓展开。(文/图:岑钰)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