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孙远桃

2020年03月16日15:3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春雨润万物,绿意吐新枝。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银江坝区随处可见村民备耕春种的农忙景象。翻犁、撒肥、铺膜……坝田里,许多秧苗已破土而出,部分蔬菜也逐渐成熟,500亩沃土一片生机勃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耕比往年推迟了几天,但只要结合市场需求,及时对种植的品种进行调整,逐步建起稳定高效的产销体系,相信一定能把损失补回来。”正在组织农户采摘春后第一茬花菜的李华说。因看准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李华在银江坝区承包了318亩土地,重点发展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种植,按照疫情期间贵州保供需要,李华及时组织农户种了花菜,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抢抓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做足坝区“调优”文章,在贵州,银江坝区并非个例。步入2020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山区“绿宝石”和“聚宝盆”的贵州坝区鏖战正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春耕保生产 “高原坝区”战正酣

羊桥乡杨柳—祝坝坝区700亩分葱移栽刚刚完成,注溪镇周坪坝区500亩西兰花已然郁郁葱葱,天星乡天星坝区300余亩桑苗移栽正有序推进……在贵州岑巩县,集中连片的坝区星罗棋布,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与错落有致的村庄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战“疫”春耕两不误的美丽画卷。

“按‘全县一盘棋’的思路,2020年春耕前期我们制定了坝区目标产业图,重点在‘调’字上做文章。”岑巩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全县51个200亩以上坝区资源和林地资源优势,岑巩将因地制宜推广“稻+N”“烟+N”“林+N”“烟-菜接茬”等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推动群众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增收。

银江坝区春耕工作已基本完成。祝玲玲 摄

事实上,岑巩县的坝区“调优”只是贵州高原坝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92.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多数农民依靠传统种植无法摆脱贫困。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瞄准了大有可为的坝区,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发展的资本。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坝区面积虽只占到‘一分’,却创造了全省15%以上的农业产值。”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何光前说。与山地相比,贵州坝区土壤肥沃、光热条件良好,在坝区发展种养殖业能够实现一年一收、一年多收。因此,坝区成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和突破口,而坝区“调优”,则成了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春耕备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首要一战,抓好坝区春耕备耕工作,不仅能赢得秋季丰收的主动权,更能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贵州春种面积已经超过70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贵州坝区1377家龙头企业和4051家合作社全面复工复产,土地流转面积165万亩,流转率达52.7%,在田作物201.4万亩。

工作组查看曙光镇营头社区低效作物调减落实地块。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挂牌督战 助力“调优”落细落实

当“调优”成为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和百姓致富的“希望田野”,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为切实推进坝区农业结构调整落地落细落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坚持“厅长包片”“处长包县”,100余名厅处级干部沉到底,紧盯调减低效作物,强化因地制宜选准替代产业,加快农资储备,加强技术培训。同时,派出72个工作组,分赴全省88个县(市、区),督导调度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助力坝区“调”出精品,“调”出效益。

“要加强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给农民算好成本账、效益账,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低效农作物种植调减中来。”近日在纳雍县督战脱贫攻坚工作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昌鹏说。

在督导调研中,杨昌鹏一行到骔岭镇、曙光镇、寨乐镇、乐治镇等地,认真了解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图一表一方案”具体部署情况,前往产业调整区域实地查看低效农作物调减落实进度,并要求当地必须将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扶贫产业带动能力,促进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农户在坝田里采摘花菜。祝玲玲 摄

“一把手”带队,其他工作组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听、查、看、问、谈等方式对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序督导。在六盘水盘州市,工作组连夜商讨工作措施,分4个小组,一天跑遍盘州27个乡镇(街道);在黔东南州从江县,工作中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握春耕农时,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在黔南州都匀市,工作组要求当地加快高效作物备种育苗、移栽种植等工作进度,抢抓春耕有利时机,确保高效作物按季替上,不误农时、不耽农事……

“黔西县辣椒品质优良,豆豉辣椒系列深加工产品香味独特,很有市场潜力。一方面要加大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生产更多、更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另一方面要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在黔西县督导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成高提出建议。

“在督导组的指导下,从江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狠抓低效农作物调减工作,按照‘优勢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食用菌、生态鸡、百香果、蔬菜‘四大产业’发展,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从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建灵说。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实施种植2800亩(万棒),蔬菜种植面积超11万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让更多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精准、持久受益。

工作组现场督战。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以“调优”为突破口 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坝区特色产品不仅要选得好、种得好,还要卖得俏。随着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在一个个坝区,蔬菜、辣椒、食用菌、韭黄等优质农产品装车上路,通过快捷的交通体系出山闯海,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我们在坝区流转了800亩土地,主要用于种植葱和姜,能带动周边400余名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在平塘县通州镇丹平坝区,香葱、仔姜种植基地负责人汪福华趁着晴好天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组织当地群众抢抓农时,抓紧栽种香葱和仔姜。

据了解,丹平坝区是平塘县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区域之一,面积1100多亩。过去坝区一直以种植传统水稻为主,产值较低。2020年,当地引进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葱姜种植,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众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以前蔬菜种出来,得开着货车到处找销路,哪像现在,不仅产品不愁销,我们卖菜还有专列!”说起种菜前后的变化,威宁贵美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张功平很自豪。自从草海开通了农副产品铁路运输专列,威宁的农特产品在短时间内可以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产品再也不愁销。

金鼎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伍正志正在为农户讲解栽种。祝玲玲 摄

立足一产,提升价值链。在三都自治县周覃镇威农大坝,阳光、田野、鱼塘、香菇等相互交融,让整个坝区景色格外迷人。“如今这里不仅是农业坝区,更是旅游园区。”周覃镇党委书记张立说。威农大坝距三都县城49公里,是连接三都、荔波、独山3县的交通枢纽,也是商贸物流汇聚之地。依托区位优势,坝区改变过去农业产业粗放管理方式,将2500亩土地流转出来交由贵州都柳江扶贫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蜂糖李、樱桃、百香果、清水鱼等十余种产业。

“政府在坝区就近布局了加工厂、冷库等,让企业就近建厂加工,并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张立说。目前,威农大坝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旅游服务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每年综合产值6000万元。

无独有偶。在万山区高楼坪乡坝区,当地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大力推广“九丰农业+”模式,累计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示范基地57个,种植蔬菜12000亩。同时,集“种、研、训、游、养”五大功能于一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旅游观光和生态养老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接二连三”。目前,坝区已带动农户4249户15419人。其中,贫困户2437户8625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贵州省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贵州将坝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正努力把农作物生产、加工与乡村旅游、民族风情、养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全链条”式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邓庆雨、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