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绘好一张图织好“两张网”打赢“两场仗”

2020年02月29日16: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岑巩县凯本镇沈家湾坝区百合种植基地工人正在给百合施肥。姚瑶 摄
岑巩县凯本镇沈家湾坝区百合种植基地工人正在给百合施肥。姚瑶 摄

春雨润万物 绿意吐新枝。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贵州省岑巩县各山村坝区、田间地头,随处是带着口罩的村民备耕春耕春种的农忙景象。

北部,在羊桥乡杨柳—祝坝坝区,700亩分葱移栽热火朝天。

南部,在注溪镇周坪坝区,500亩西兰花郁郁葱葱。

东部,在天星乡天星坝区,300余亩桑苗移栽紧张有序推进。

..............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岑巩县各坝区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星罗棋布,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与错落分布的村庄交相辉映, 勾勒出一幅幅“抢抓农时补损失、防疫生产两不误”的美丽画卷。

制定“目标产业图”

早春时节,微风徐徐、春寒料峭。岑巩县思旸镇磨寨坝区分葱种植基地一片繁忙,30余名村民正分散在田间地头,拔葱、运葱、装车,为该镇的分葱移栽、扩大规模做准备。

“今天16亩地共拔得3吨葱苗,可以种80余亩地,今年全镇计划将分葱种植从700亩增加4500亩。” 思旸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杨林说,这片分葱基地是该县国家级杂稻制种基地的核心区,通过利用冬闲田发展周期短、易管理、见效快、产值高的四季分葱产业,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分葱一年至少可种植三季,一季亩产量达3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最低每斤2元的价格,一季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一年亩产值可达18000元。”

思旸镇有200亩以上坝区2个,500亩以上坝区2个。为充分利用坝区土地资源优势,该镇在做优做强杂稻制种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利用冬闲田,通过引进市场主体,以“政府+合作社+公司 +贫困户”模式,大力推广“蔬菜—稻—蔬菜”高效轮作模式,让曾经的“冬闲田”变成“冬忙田”、“增收田”,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变为了经济优势。

今年,思旸镇继续实施杂稻制种面积在20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在1500亩左右,其他水果及中药材面积在500亩左右。

围绕“优结构、创品牌、增效益”目标,按照“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岑巩县统筹制定坝区“目标产业图”,印发了《岑巩县2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岑巩县2020年2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纵深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推广 “稻+N”、“烟+N”、“林+N”、 烟-菜接茬等发展模式,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

在天马镇白岩坪的2000亩坝区,每天都有20余名工人在田间翻犁土地,为优质烤烟移栽做准备。

“全镇今年计划种植优质烤烟5500亩,种植优质稻500亩,目前已落实种烟主体88个面积4750亩,”天马镇主要负责人说,为提高坝区综合经济效益,该镇以优质烤烟和优质稻为主导,积极发展“短平快”高效特色产业,今年计划引进市场主体种植百合1500亩以上,通过合作社以订单模式种植蔬菜500亩。

岑巩县依托51个200亩以上坝区资源和林地资源优势,围绕“6+1”产业结构,着力壮大杂稻制种、优质烤烟、精品水果、“两茶”、蔬菜、生态畜牧业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力确保23个杂稻制种主导坝区开展杂交水稻制种,12个优质烤烟主导坝区种植优质烤烟。同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积极发展种桑养蚕、食用菌、牧草等新兴特色产业,推动群众实现产业持续增收。

根据“目标产业图”,按照“应退尽退、应调尽调”产业结构调整原则,该县思旸-注溪-龙田等龙江河沿岸采取“菜-稻-菜”的发展模式,种植分葱4200亩;客楼-平庄-凯本-天马-天星-羊桥一带采取烟-菜接茬种植模式,种植蔬菜2000亩;烟-药轮作模式种植中药材5000亩;思旸-大有-天星-羊桥-水尾一带采取“林+N”(林-药、林-菌、林-鸡、林-蜂)的发展模式,种植辣椒5000亩。同时,该县着力将200亩以上坝区培育成为全县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2020年创办样板坝区2个,确保每个坝区年均产值达8500元以上,样板坝区每亩12000元以上,200亩至1000亩坝区主导产业规模占80%以上。

织好技术服务与销路保障“两张网”

“栽种桑苗一般排行间隔在一米五六之间,竖行间距45到50公分,这样一亩地才能种900株苗,好管理质量也高。”在天星乡各坝区的田间地头,技术员正在指导桑农开展桑苗移栽工作。

产业要选得准,也要种得下,更要种得优、卖得好。天星乡在瞄准市场需求,精选产业的同时,将筑牢产业技术服务支持、产销对接服务保障作为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双层“保障网”,确保坝区产业生产“有技可施”, 市场销路无后顾之忧。

在天星乡关庄村,村民伍绍能正忙着开挖村里的荒地种植蚕桑,“我们夫妻今年不出去打工了,目前已在家种了10亩蚕桑,现在又开挖了十四五亩荒地来种桑。”伍绍能说,桑蚕产业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技术和销路有保障,“只闲地不够种”。

为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天星乡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构建起了以“旱地种桑、水田制种”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目前,全乡坝区完成种桑3300亩,种植分葱100亩,吊瓜2000多亩,黄花500亩,计划种植杂稻制种4000余亩。

产品有质量,销路有保障。为确保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岑巩县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强化产销对接。目前,岑巩县积极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11个乡镇51个200亩以上坝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并强化招商引资,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与建德市8家龙头企业或产业大户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投资3.14亿元,落实西红花种植、食用菌培育、芳樟种植、种桑养蚕、果蔬乐园5个普惠式农业产业项目落地重点坝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持续推进烤烟、杂稻制种、蔬菜、中药材、牧草等订单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保护价收购渠道;通过“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模式积极推行优质农特产品直通直供直销。同时,结合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园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个,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点63个。

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各村(居)在接待群众时需进行疫情防控健康扫码,并按时统计上报。”

“各战队要加快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就业意愿和产业发展意愿的摸排调查。”

........

每天,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都会在各村级脱贫攻坚作战群里轮番刷屏,看完群里的工作信息,凯本镇大寨村第一书记罗祖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人员,我们村一天要完成15人的健康扫码任务。” 防疫不能松懈,生产也不能掉队。这些天,罗祖光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们已经完成了60亩大棚西瓜种植的土地流转、土地翻犁等工作,“等去买了塑料薄膜、水管和大棚支架来,就可以种西瓜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了。”

疫情防控期间,岑巩县按照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实行“防疫”“生产”双线作战,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周末正常上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春耕生产、脱贫攻坚、企业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将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抓紧抓实,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低效产业调减更换,加大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储备等,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全力打好农村产业发展突围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全县春耕生产肥料储备14112吨,各类种子19.39吨,农膜571吨,农资供应有保障。目前,全县共流转坝区土地35217.7亩,200亩以上坝区完成种植面积46783.3亩,全县完成百合种植620亩,西蓝花种植529亩,有分葱基地820余亩,种植桑蚕6000余亩,已落实烤烟种植主体319个面积17128亩,计划种植杂稻制种3.2亩。依托该县现有产业谋划替代经济作物26780余亩,与鸿乐源果蔬有限公司订单花生300吨、落实面积2000亩,与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订单辣椒10000亩,目前已集中育苗5000余亩。(周燕)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