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马场镇:昂扬姿态书写脱贫答卷

2020年02月24日10:4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住房保障、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设施水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贵安新区马场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以昂扬姿态书写了生动的脱贫攻坚答卷。

基础设施先行惠民生

春耕备耕忙。连日来,家住贵安新区马场镇洋塘村的种植大户张世刚开始忙碌起来。只要天不下雨,都会沿着通向宽敞的基耕道去果园里忙活。

此前,洋塘村是马场镇9个贫困村之一,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极具发展生态农业的资源禀赋,然而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却限制了快速发展。

庆幸的是,在马场镇的领导下,洋塘村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新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584.5万元,实施通组路硬化2.7公里、基耕道2.8公里、生产步道1公里,安装路灯246个,建成8个村民组的通组路,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也为洋塘村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特别是通往葡萄园的基耕道,作用太大了。”作为洋塘村葡萄和桃子种植大户张世刚,可谓有感而发。他告诉记者,以前通往他家的葡萄园,路都是羊肠小道,客商基本很难进园。现在因村子修建了基耕道和生产步道,他家的葡萄园不仅管理方便了,游客和客商进来也便利,产业发展越来越顺了。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区的发展红利,马场镇一直积极践行。

自划归贵安新区后,马场镇一方面全面配合新区及时提供项目用地,保障黔中大道、贵安大道、百马大道等交通主干通道顺利建设,实现了“三纵两横”主干交通网络顺利打通。另一方面,在新区的领导下,马场镇全面改善辖区内的交通环境。截至目前,马场镇全镇2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6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马场镇还积极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近三年来,马场镇实施完成人畜饮水项目10个,其中机井配套工程完成7个,扶贫项目人畜饮水项目3个,总投资263.79万元,解决2694人饮水困难。

接下来,马场镇将继续联合扶贫“1+10”部门,及时召开联席会、调度会、现场会,有效推进相关扶贫政策的落实,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保障、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及政策兜底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度,努力交出让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打好联动组合拳

今年74岁的郑读诗老人,过了一个特别的年。新春佳节期间,因为疫情,他和家人几乎没出过一天的门,居家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若是家没改造,那要老火些。”老人告诉记者,之前,他家的房屋只是破旧的三间石板房,一家4口人住在一起,遇到刮风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去年,在马场镇的帮助下,得到了2.1万元的住房补助,修建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把房屋也翻新了一下。屋子变得更加宽敞明亮,从而度过了一个不错的新春佳节。

像帮助郑读诗老人家这样改善住房条件,努力让困难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只是马场镇打好联动组合拳,坚决打赢“两不愁三保障”攻坚战的一个典型缩影。

完善住房保障。从2013年以来,马场镇借助美丽乡村项目实施的契机,累计完成1024栋房屋立面改造。这其中,马场镇以平寨、场边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并促进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同时,马场镇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对集镇街道、农贸市场排水沟进行清淤,加快推进富贵安康小镇等城镇建设等,完成摊区整治,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2013年,马场镇只有一个全科门诊科室,全年诊疗人次才1.1万人次。到了2018年底,马场镇建立了口腔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等6个科室,诊疗人次达4.2万人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马场镇还为每个村都配齐了1名合格的村医、确保有一所标准的村卫生室,保证了群众家门口就能看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全面提升教学设施水平。几年来,马场镇先后完成了实验中学(原马场中学)、普贡中学、普贡小学3所学校的改扩建,新建1所实验小学。其中,普贡中学中考成绩多年来一直位居贵安新区前列,教学质量备受瞩目。

2019年,马场镇及时解决了11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有效解决了未脱贫户中81户的兜底帮扶工作,20户的教育帮扶工作,928户的医疗保障参保帮扶工作。同时,结合部门之间工作,相互加强信息共享与参考比对,马场镇及时发现和纠正相关信息数据,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对象精准、帮扶精准。

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

春天马场镇的田园里,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在场边村的草莓和蔬菜种植大棚里,农民正忙着摘草莓与蔬菜售卖。在新院村的康牛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养殖员正在精心照料着即将出栏的牛仔。在林卡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农户正在犁地准备农肥……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民富。

对此,马场镇深谙这个道理,始终把农业产业发展纳入解决贫困的治标之本,全力以赴抓好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凝聚力量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从2013年以来,结合各村实际,马场镇通过积极推广“三变”改革成功经验,盘活农村资源,充分发挥产业能人、专业合作社、龙头公司的带头作用,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地对各村农业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促使一个个产业项目在马场镇全面开花:松林村菊花种植基地150余亩,洋塘食用菌基地28亩、鱼雅茶叶基地250亩;康牛种草养牛基地牧草种植240余亩养殖肉牛200头;场边村种草莓,凯洒种西兰花、林卡和鱼雅种辣椒……

其中,洋塘食用菌基地每年可以解决4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20000元。于2019年7月注册并开始生产的鱼雅村的鱼雅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有工人8人,贫困户劳动力3人,带动150户农户种植辣椒300亩,其中65户为贫困户。

2019年8月上旬,马场镇水稻9815亩、葡萄5510亩、茶叶4572亩(含羊艾3472亩)、烤烟2113亩、地萝卜1000亩、猕猴桃513亩。

“去年结合春季攻势行动,我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功夫,2019年完成玉米调减2000亩,调减种植情况为鱼雅村茶叶200亩,四村村中草药300亩,普贡村八月瓜150亩,四村村和新院村烤烟种植1000亩,林卡村和沙坝村辣椒种植350亩。”马场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镇第一、二、三季度农业总产值为16488.52万元,较2018年增长2080万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新区的领导下,马场镇脱贫攻坚工作更将一刻也不松懈。在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马场镇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支持村集体等生态果蔬种植、生态畜禽养殖合作社,重点发展辣椒、食用菌、精品果蔬、生态畜禽产业,促进农业优化转型升级,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任莉)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