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经开区:坚守初心 让非物质文化地戏“活起来”

2020年01月19日08:5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地戏队(唐琪 摄)
地戏队(唐琪 摄)

作为安顺经开区唯一将地戏纳入校本教材的小屯小学,近年来,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地戏引入课堂,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的同时,还进一步丰富学校课堂校园文化。

日前,在小屯小学的操场上,地戏传承人齐维昌正在给同学们上地戏表演课。一锣一鼓伴奏,一人领唱众人伴和,孩子们首蒙青巾,腰围战裙,额戴假面,,手执戈矛刀戟之属,有模有样的唱起了《三英战吕布》《元帅校场练兵》等地戏唱段。教学中,考虑队员年龄特征,齐维昌没有局限某一堂地戏内容的教学,而是截取多堂地戏的精彩片断进行教学,所截片断皆为表现忠义、向上精神的唱段。

小学地戏队员齐新凯说:“这三年来我一直中午和小伙伴一起去老师那里学地戏,从开始不懂地戏到现在又会唱又会跳,地戏里面的故事和人物特别吸引我,我最喜欢的就是吕布,因为他英勇善战。”

据了解,已经组建4年的小屯小学地戏表演队,在2019年秋季,地戏队第五期招收了三、四年级共24名新学员,加上还未毕业的老队员,地戏队现有36名队员。每周三,地戏队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教学,现在,孩子们经过学习,已能够将许多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

队员熊彪也表示,经过这三年刻苦的学习,他和其他小伙伴能顶上了大将还能唱腔。自己非常地开心,去安顺和普定跳的时候,台下许多观众都给他们鼓掌,他们非常地高兴。如果(以后)出去读书的话,他们要把这个非遗文化传承到其他地方去,让更多人知道安顺地戏。”

地戏源于安顺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距今约600余年的历史。地戏表演的全部都是金戈铁马的沙场故事,颂扬的是一个个精忠爱国的忠臣良将,倡导是一种对家国、民族的大爱精神。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齐维昌告诉笔者:“地戏里面它有很多人物、很多故事,其实是对人的教育是很有作用的,你比如我们的地戏它倡导的是忠义仁勇孝,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美德。我们就通过这个地戏,一方面把地戏传给学生,另外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把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传统地戏队员基本由60至80岁的老人组成。由于地戏传承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年龄段分布不均,团队老龄化严重,地戏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跳地戏的兴趣,学校不仅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博采众长、提高地戏表演技艺,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屯堡村寨的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参观民族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等。不仅如此,学校还成为安顺市第一个建成地戏民族文化陈列室,并且将地戏文化纳入校本教材实施教学的学校。

小屯小学校长齐志峰说:“我们小屯小学是这个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学校,是属于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的项目学校,所以像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地举行这个活动,在这个民族民间传承这块我们还把它编成了教材,把它纳入了课堂里面,搞这个活动一个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还有一个好处是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教学中,齐维昌通过教学探索,把地戏背景、唱段、衣服穿戴等教学内容编写成现在的校本教材。其次,每年新学期,在三至四年级招募一批新学员,再由老学员帮助新学员学习服饰的穿戴、基本的唱跳。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不仅使这项传统文化重新注入了活力,也将粗放式的文化传承变得更加系统化、多样化。

访谈最后,齐维昌表示,通过这几年的训练还有表演过程,我们学生队现在已经成熟了,我们不仅参加了我们贵州师范大学的学员汇演活动,我们还参加开发区工会组织的迎新晚会,还有安顺市地戏文化组织的这些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地戏展演活动,并且都获得了好评。 (胡岢妍)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