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智能“无人”化 贵州将着力打造“三无”科技地标

2020年01月10日08:2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阳1月10电(王秀芳) “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科技厅自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无人工厂、无人运输及无人矿井等‘智能+’科技地标。”在1月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廖飞表示,接下来,贵州将着力打造“三无”科技地标,切实增强公众获得感。

据介绍,贵州省科技厅于2019年立项实施“无人工厂(典型机电组件多品种大批量柔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应用示范”重大专项项目。该项目以智能制造(工业4.0)为主题,以现有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实施“点睛”,将实现设计单元、柔性产线、仓储物流等多层次全要素互联互通,全过程数字集成和实时监控,将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

另外,为落实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贵州省科技厅经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于2019年启动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基于城市道路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重大专项。

2020年,贵州省科技厅将针对产业园区、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封闭空间等应用场景,组织智能底盘、智能座舱、车路协同和基础技术进行攻关。同时,将积极开展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无人驾驶清扫车和城市客车研发,建立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路段,促进形成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产业集群。

此外,贵州省科技厅还将以“100%机械化”“井下无人地面无煤”“井下无人地面出煤”为技术台阶,推动煤炭开采高新技术化。首先,将对2020年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的4%煤矿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难题,力争实现现有矿井100%机械化开采。

其次,贵州省科技厅将以2030年煤炭地下气化年发电量接近水电为目标,积极开展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发电试验,研制10兆瓦级分布式发电装置,于2022年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二氧化碳捕集回灌,并通过分布式发电组成智能微电网。

最后,扩大“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技术体系”应用范围,开展“NOO”工法适应性试验。并在工法革新基础上研制井下采煤机器人,于2025年实现试验矿井“井下无人地面出煤”。

(责编:罗彬月(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