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貴大地英雄輩出

林海“愚公”文朝榮:向荒山要綠嶺 為海雀戰貧困

2021年06月25日08:48  來源:貴州日報
 

6月23日,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綠意盎然,鬆濤陣陣。在郁郁蔥蔥的萬畝林海裡,100名全縣新黨員青年黨員示范培訓班的學員重走文朝榮當年的巡山路,無不被其帶領村民“向天斗、向地斗”的艱辛往事所震撼。

海拔二千三,收入三十三。20世紀80年代初的海雀村森林覆蓋率不到5%,缺水,缺電,無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眾基本是文盲,沒有一名初中生。

經濟的貧困導致了生態的惡化,土地廣種薄收,風沙漫天,村民窮得隻有住杈杈房、衣不蔽體,海雀村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

看到海雀村越過越窮的日子,時任村支書文朝榮心如刀絞:“一定要與風沙戰斗,否則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了。”

1987年冬天,海雀村正式拉開決戰貧困的大幕。“隻要山上有樹,就可把風沙擋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文朝榮內心堅定。

可剛下定決心,困難就接踵而至。種樹引起村民的強烈反對,人都吃不飽,誰還有閑心種樹?面對大家質疑,文朝榮白天干農活,晚上挨家挨戶搞動員。一趟不行就兩趟,兩趟不行就三趟,在他苦口婆心地勸說下,村民終於鼓起勇氣為生存而戰。

萬事開頭難,海雀村光禿禿的“和尚坡”高達30多個,種什麼樹合適?樹苗從哪裡來?什麼時間才能種完?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困擾著文朝榮。

“與其坐著想,不如起來干,先去把苗木找來再說。”為了找到苗木,文朝榮一遍又一遍地往鄉裡和林業部門跑,最終得到林業部門免費提供給的100畝華山鬆苗,村委又自力更生培育了35畝苗圃。

在文朝榮號召下,300余名青壯年每天冒著嚴寒挖樹窩、種樹苗。百余公裡的運苗路上,山路泥濘,大家風雨無阻。三更半夜,文朝榮經常是把洋芋煮好,第二天一大早背上山,拿來給大伙分吃﹔看大伙實在太累了,他悄悄把妻子為女兒坐月子准備的雞蛋,也拿出來……

一錘一钎,一鎬一鋤,不知挖壞了多少鋤頭,磨破了多少老繭。此后連續多年的冬季農閑時節,文朝榮都和村民在山上植樹造林,種下了30多個山坡的華山鬆,使大片大片的荒山禿嶺第一次披上了綠裝。

有了樹就有了底氣。1990年開始,文朝榮又帶領村民實施地膜覆蓋種植,包谷從以前的每畝300斤變成600斤,洋芋每畝由1500斤變成3000斤,海雀由“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

1995年,文朝榮從村支書崗位上離任后,一直擔任義務護林員。他平時早出晚歸,精心呵護著他和群眾辛苦種下的這片山林。多年來,這片林場從未發生過一次火災。

“爺爺常常帶我們去林子裡轉,告訴我們一定要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樹林。”如今已是村委會副主任的文均福常常想起小時候和爺爺在一起巡林時的場景。

2014年,積勞成疾的文朝榮離世,安葬他的墓地正前方正是郁郁蔥蔥的萬畝林海。文朝榮逝世后,海雀村“兩委”班子一屆接著一屆干,從吃得飽穿得暖向致富奔小康發起沖鋒。如今,海雀村森林覆蓋率達到77.21%,林木價值達到8000萬元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6200元,260戶995人全部脫貧……

青山作証,村魂永存。文朝榮雖已離世七年,但他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的精神早已在干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如今,文朝榮精神在“畢節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煥發新的生機。2020年,為踐行弘揚文朝榮精神,激勵廣大干部淬煉黨性,赫章縣依托原有資源建立了該基地,是畢節市唯一家納入省委組織部備案管理的5家省級黨性教育基地之一,承擔著面向全省黨員干部開展黨性教育的職責。

據基地負責人趙青介紹,今年4月開班以來,基地累計培訓班次31個1091人﹔培訓收入達640900元,帶動就業13人﹔發展民宿17家,分紅69650元。

如今,在文朝榮精神的浸潤下,海雀村正煥發勃勃生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王斌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