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雪山草地場景、播放史實紀錄片、打造有聲圖書館……貴陽市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學習,培養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雲岩區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如火如荼,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的熱情同樣有增無減。以鹽務街為例,為切實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該街道積極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活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紅色文化數字化體驗館一角。人民網 王秀芳攝
創新方法學黨史,用心用情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雲岩區精心策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轄區紅色資源、文化陣地和新媒體平台,積極創新基層黨史學習教育形式,進一步擴大學習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和群眾的煩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聲”動學黨史 創新更高效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澱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五年級的學生吳艾燁正在給同伴講述小偵察員張嘎的故事,這是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學習黨史的一種重要形式。
為貼合少年兒童學習習慣,芳草地國際學校利用教學樓樓梯間隔打造“紅色故事”一角,張貼了小偵察員張嘎、抗日英雄王小二等耳熟能詳的小英雄故事,並鼓勵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講解誦讀,學校還會定期評選紅色金牌講解員。另外,該校還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讓孩子在課前自己動手查資料、做手抄報,這樣一來,不僅能有效加深孩子對紅色故事的印象,還能吸引孩子對課堂的注意力,一舉兩得。
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紅色故事”展示牆。人民網 王秀芳攝
除通過孩子參與和課堂講解學習黨史外,雲岩區還以大數據手段為支撐,在芳草地國際學校建成紅色文化數字化體驗館,該體驗館利用有聲閱讀平台,將百余部紅色書籍、黨史圖書、政治理論圖書等壓縮成可掃碼聽讀的有聲讀物,孩子們可在老師或家長帶領下進行聽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少年兒童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紅色教育這堂課必不可少。”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汪李莉介紹,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隻有讓其真正了解新中國從站起來,強起來,再到富起來的光輝歷程,才能真正厚植愛國情懷,讓廣大學生從黨史中明晰人生方向,汲取精神力量。
在積極推動青少年多形式學習黨史的同時,雲岩區還主動適應各年齡段黨員群眾學習習慣,在區屬媒體平台“幸福雲岩”微信公眾號開辟“讓黨史‘聲’入人心”欄目,組織100名年輕黨員干部通過音頻廣播誦讀黨史故事。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雲岩區提前籌劃、科學安排,在全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質效的同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群眾需求,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履職盡責、干事創業的實效。
為民辦實事 走心更走實
“我們的房子雖被住建部門鑒定為D級危房,但靠自身力量無法找到安全住房,隻能提心吊膽住著。要不是街道出面爭取臨時住房,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街道真是做了一件大實事。”提及搬到安全住房的感受,雲岩區毓秀路街道居民陳忠紅言語間滿是贊許。他說,感謝街道辦和居委會的同志為百姓排憂解難,讓大家不再為生命和財產安全擔憂。
雲岩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有聲圖書館。人民網 王秀芳攝
雲岩區毓秀路街道辦北橫巷和北果巷的房屋大多年久失修,且部分已經垮塌,但仍住著89戶居民。一直以來,在此居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是毓秀路街道辦的心頭大事,近日來,接連的雨水天氣讓本就不太安全的住房更加雪上加霜。“不能再等了,必須盡快搬離。”毓秀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季嬌介紹,結合當前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契機和工作實際,街道辦立即將情況上報至區政府和相關部門,並在上級單位大力支持下爭取到12套公租房,作為群眾臨時應急過渡房使用。如今,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12戶居民已經搬進安全住房。
無獨有偶,在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之際,同樣是老舊小區居多的鹽務街則從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入手,全力解決困擾百姓多年的煩心事和鬧心事。
“百草巷8號1單元長期無人管理,環境臟亂差,急需整改。”面對群眾訴求,鹽務街道社區黨支部在全面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協調找到百姓滿意的施工隊,並經現場勘測對比確定收費標准,對1單元樓道進行路燈安裝、垃圾桶更換和牆面粉刷,同時組織工人對樓道垃圾和雜物進行清理。為持續保持改善后的樓道環境,街道辦還評選出3名樓棟長對樓道及周邊環境進行無償管理。
雲岩區鹽務街道“主題黨日”黨員風採展。人民網 王秀芳攝
“環境整治僅靠保潔和干部動員是不夠的,必須要讓群眾擰成一股繩,讓其主動參與治理。”鹽務街道黨工委書記金舸介紹,為切實解決群眾困難事,街道經常組織居民召開壩壩會,群策群力研究對策,當前,已經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和就醫等問題。另外,為從根本上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街道辦在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時均以群眾意見為落腳點和出發點,真正做到“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學黨史、辦實事,雲岩區始終在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提高服務水平上下功夫。”雲岩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雲岩區將持續答好“必答題”、做好“自選題”,高標准嚴要求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積極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的磅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