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至少半年!

貴陽軌交3號線花溪公園站主體結構完工

2021年06月04日11:3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人民網貴陽6月3日電 5月31日,隨著最后一段站台層側牆混凝土澆筑完成,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花溪公園站“蓋挖逆作”主體結構順利完工。截至6月2日,車站附屬通道、風亭的施工工作也已完成90%以上,以“2022年上半年,貴陽軌交3號線土建工作將全部結束”的目標來衡量,被譽為“生態車站”的花溪公園站,土建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圓滿完成。

日夜奮戰,不辱使命。自2018年底工程開工以來,兩年半的時間,車站的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令人驚喜的“貴陽速度”。

平行換乘 生態地鐵

花溪公園站由中鐵一局集團承建,該站隸屬於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土建4標。據貴州省“最美奮斗者”、該標段項目總工程師李小龍介紹,花溪公園站位於花溪公園大門斜對面,與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廣場相鄰,總建筑面積30004平米,相當於4個多標准足球場。車站總長305米、淨寬38.9米,車站的形態,是地下兩層四線11米雙島式車站,共設4個出入口和2組風亭。花溪公園站也是貴陽軌交3號線29座車站中最寬的一座。

車站負二層大廳。

車站出入口。

據了解,平行換乘站是指兩條或者多條線路間的換乘銜接在同一個站台上完成的車站。在花溪公園站,乘客隻需通過一個站台,就能乘坐3號線或者將來開通的S4號線地鐵。平行換乘站的主要優點有兩個:換乘距離短,換乘客流量大,十分方便快捷。此外,和傳統的“疊落式”換乘站相比,平行換乘站是雙層結構,埋深較淺,便於施工。

“車站位於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環保的要求很高。因此,我們必須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回顧花溪公園站的建設歷程,3號線土建4標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一級建造師董飛感觸很深。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項目部把原設計的豎井施工變更成斜通道施工,同時利用廢舊工字鋼封閉出渣斜通道,在上面鋪設木棧道、種植綠色植物,打造園林化施工現場,將原本雜亂的工地與景區融為一體,實現了“公園裡面修地鐵,工地建設成公園”。在大家的努力下,原本臟亂的工地,綠化率竟然達到了59%,周邊居民也形象地把花溪公園站稱為“花園地鐵站”。

花園式工地。

“生態車站”僅僅隻有環境還不夠。董飛表示,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還在廢水、廢氣、廢渣的環保處理以及文明施工方面推出各項有力措施,全力打造“生態地鐵”。通過一系列舉措,花溪公園站成為3號線全線的“生態樣板工地”,由於工作得力,成效顯著,土建4標項目部也在今年獲得2021年貴州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黨建賦能 鏗鏘突進

6月2日下午,相鄰的3標段的盾構機順利到達花溪公園站,3號線又有一條隧道順利貫通。

相鄰的3標段的盾構機順利到達花溪公園站。

2021年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土建4標項目書記蔣瑞明表示,為向建黨100周年獻禮,整個項目部在黨建工作引領下,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在工作中,他們積極“找差距 抓落實”,用黨建工作全面引領項目建設。在施工的各個環節,項目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科技引領生產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經理董飛介紹,自2018年底開工以來,項目部克服征拆困難,秉持“超前部署、科學規劃、細化任務目標、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的理念,在打造生態地鐵的同時,全力確保施工質量及節點工期。

據悉,地鐵工程施工有個很大的難點,也是最容易“窩工”的點——渣土的運輸,沒有水平運輸井,車輛不能直接開到地下。這樣一來,運送渣土就都要用吊車來吊,不但效率低,成本還相當大。為此,項目部在制定施工方案時,就將車站蓋板下土石方垂直運輸方案優化為水平運輸方案:新建一個斜施工通道,渣土車可直接開至站內裝車外運,較垂直運輸,效率瞬間提高了3倍。

“工程行業發展到今天,機械化、智能化是必然趨勢。”董飛表示,隨著機械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未來它們將代替人力,推動傳統工程行業實現偉大變革。在花溪公園站的施工過程中,超高的機械化率,覆蓋各個環節的新技術應用,有力助推工程建設速度的全面提升。董飛提到了一個細節:在花溪公園站的全自動鋼筋加工廠,數十台現代化的設備,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工人們隻要操作機器,就能得到各種形狀的鋼筋,這些機器能代替工人手工“鋸、切、套”等,完成一份加工工作,時間可能隻要原來的十分之一。

見微知著。在兩年多的時間裡,4標項目部還運用鋼立柱成孔灌注、DTR 液壓插管機吊裝就位、數字智能檢測等高科技手段,並結合先進的BIM 技術、無人機+全景技術等全面展開工作。

正因為有了先進技術加持以及機械化、智能化的施工手段,工程得以飛速推進,直到今天。

隨著花溪公園站土建工作的全面完成,中鐵一局的建設者們將迎來新的任務。“我們的成功經驗一是團結,二是科學謀劃,三是奮力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回想兩年多廢寢忘食的堅持,董飛感慨,“4標段有300多位建設者,他們來自陝西、四川、重慶和貴州本地,看到這麼寬大、漂亮的車站在我們手中誕生,我們感到很自豪。”(圖/文 江楓、余珉琨)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