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心使命 賡續紅色基因

——看六盤水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2021年06月01日16:2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清明前夕,六盤水高新區黨員干部來到仙水坡烈士陵園,瞻仰烈士墓碑,重溫入黨誓詞。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六盤水充分利用紅二、紅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紅九軍團北盤江渡口陳列館、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六盤水“三變”改革展示中心等紀念場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學史崇德,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目前,累計有近10萬人次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到革命遺址遺跡和紅色場館接受學習教育。同時,把傳統節日和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組織100家參學單位,共5萬余名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兒童參加“清明祭英烈”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銘記革命先輩的奮斗犧牲精神和崇高風范。

水城區第一小學學生在仙水坡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祀活動。韓雨攝

紅色+藝術“三線”文化大放異彩

“李書記,這就是新建成的巷道吧?”

“是的,彭總。剛開通。”

……

這是舞台劇《彭德懷在六盤水的日子》中的一段台詞。近日,該部舞台劇正在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小劇場緊張地排練著。

“我是六盤水人,‘三線’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彭德懷元帥曾在六盤水生活、工作了22天,然而這段歷史在資料中記載卻不多,創作該部舞台劇就是為了填補這段歷史空白,更好的傳承‘三線’文化……”六盤水市影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黃遠麗告訴記者。

六盤水具有深厚而豐富的“三線”文化底蘊,這些寶貴“紅色家底”成為文藝工作者們取之不盡的紅色題材庫,一批又一批紅色文化文藝作品涌現出來,貴州首部“三線”歷史題材舞台劇《彭德懷在六盤水的日子》、紀錄片《大三線》、舞台劇《雲上涼都》、廣場舞《三線禮贊》……更有極具感染力情景表演劇《正是青春璀璨時》、歌曲《九間樓的燈光》《三線記憶》等多部二次加工創作的紅色文藝作品呈現在各地的舞台上,累計惠及群眾60余萬人。

但這些遠遠不夠,為更好的進行文藝作品創作,我市招聘了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文藝人才,壯大創作隊伍,激發創作熱情,實現紅色文化創作常態化,推動紅色文藝事業百花齊放。目前,我市已引進培育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26名,累計培育創研演出隊伍223支。

舞台劇《彭德懷在六盤水的日子》排練現場。黃蜀錦攝

紅色+旅游追尋遺址感悟初心

走進革命紀念館,重溫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探訪紅色遺址,尋找歷史留下的印記……“五一”期間,不少游客走進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和紅二、紅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接受黨史學習教育、感悟初心使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游客們紛紛表示,從書本、電視等媒介上了解紅色文化,感受有限。親自來到現場,看到豐富的紅色遺跡、文物后,心中的自豪感和對革命先烈的崇敬感油然而生。

在黨史學習教育火熱開展之際,我市紅色旅游也迎來新機遇。為充分利用好紅色文旅資源,我市文旅系統積極聯絡整合民間、文聯、社科等多個領域文藝工作者到革命遺址、紅色基地等地調研考察,深挖革命戰斗、紅軍長征、“三線”建設等歷史文化資源,串聯“三線”“三變”旅游資源,推出紅色旅游線路。

目前,我市已打造六枝記憶·三線建設產業園、紅九軍團北盤江渡口陳列館等文化教育基地7處,推出包含9處“三線”記憶、“三變”示范點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條。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薦全國“建黨百年百條紅色旅游線路”“西風漫卷 萬峰成林”紅色旅游線路點位2處。

專題講座現場。韓雨攝

紅色+創新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我們之間的交流是‘朝陽’與‘夕陽’的互動,希望通過此次交流,能為你邁上新征程增添一點力量。”日前,“三線”建設者、原水鋼總工程師黃震澤在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上,給赴村任職的82名選調生加油打氣,並交流心得。

“聽了黃老的講座,深刻體會到‘三線’精神是六盤水的根和魂。作為組織選派到村任職的青年干部,我要將‘三線’精神繼承好、發揚好,作出無愧於黨、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應有貢獻。”選調生王梓燊表示。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為將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堅持以“四個一”“四個100”為抓手,不斷創新宣傳宣講形式,努力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讓黨史學習出新出彩。

“四個一”:繪制一張紅色文化地圖﹔制作一批傳統教育視頻﹔編制一本“三線”建設讀本﹔拍攝一部專題系列片——《工業印記“三線”風雲》。

“四個100”:在市級媒體刊播近百處六盤水紅色遺址﹔邀請100個“三線”見証者參與口述專訪節目《見証者·口述三線建設》的拍攝﹔在全市篩選100個紅色故事宣講人﹔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頌歌獻給黨”征文活動,征集100篇優秀文章,打造多維度的黨史學習教育新課堂,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韓雨、楊朗)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