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淳,鄉村興。今年以來,關嶺自治縣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加快改進村規民約,轉變干部作風,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宜居鄉村創建工作,推動實現基層善治,在治理濫辦酒席、鄉村人居環境治理等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黨建引領 推進移風易俗
“老人上月剛去世,喪事幾天時間集中辦完,節約不少時間和精力!”上個月,關嶺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村民伍光珍為母親操辦喪事,響應政府號召,主動向村干部報備並主動從簡辦理酒席,壓縮時間至5天內。
伍光珍說,臥龍村是傳統少數民族村寨,布依族群眾人口佔90%以上,若是過去,按照家裡布依族老一輩風俗,辦酒少則10天,多則半個月以上。
“別人辦酒,不去就是不給面子,去了又耽誤自家農事。”臥龍村老人毛明政感慨,“以前,有老人去世,每天都要吹嗩吶、打鼓、放火炮,產生大量噪音和垃圾﹔現在,習俗簡化后,節約了辦酒席相關費用。”
今年4月,關嶺自治縣啟動“文明鄉風宜居鄉村”創建,新鋪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制定《新鋪鎮“文明鄉風宜居鄉村”創建告知書》,對私搭亂建、濫辦酒席、收取公共環境衛生費用等事項作出明確具體規定﹔動員組織各村群眾簽訂責任書,向群眾發放《告知書》3000多份﹔利用大喇叭移動宣傳車,擴大治理濫辦酒席的各項政策知曉率。
臥龍村村支兩委積極行動,組織召開群眾會,向群眾征求意見,迅速修訂臥龍村村規民約:嚴禁辦理紅白喜事之外的酒席,杜絕鋪張浪費,一律從簡,合規辦理的酒席必須向村委報備同意后方能辦理,紅事不超過2天,白事不超過5天,自覺履行殯葬改革的規劃。
目前,該村農戶辦理紅白喜事自覺遵守“平時4菜1湯,正酒當天不超過11菜1湯”的規定,過去濫辦酒席、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之風得到群眾點贊。
新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斌介紹,狠剎濫辦酒席之風,減輕廣大干部群眾負擔,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中。目前,新鋪鎮以關嶺牛養殖、花椒種植為主導,帶動皇竹草種植、花椒加工等產業發展。
新鋪鎮治理成效只是關嶺自治縣在治理鄉村濫辦酒席之風成果的一個縮影。目前,在關嶺各鄉鎮、各村(居)紛紛因地制宜,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對濫辦酒席作出具體規定,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等良好社會風氣逐漸形成。
干群同心 共建宜居鄉村
不僅是治理濫辦酒席,關嶺還在鄉村人居環境治理等方面發力,激發群眾參與自治動力,共同創建美麗家園環境。
鄉村文明創建的主體是農民,如何調動群眾參與是關鍵。
走進上關鎮宜所村納拜組,屋前綠樹成蔭,屋后青山綠水,串戶路干淨整潔,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沒有垃圾。一面牆上,一張紅色的光榮榜上公示著本組村民捐款明細。
“這些錢都是村民自主籌集打掃環境衛生的公費,你看,用這些錢雇人打掃衛生,環境很干淨。”看著干淨整潔的村居環境,納拜組組長黃玉貴介紹起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上關鎮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著手謀劃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由大家根據本村民小組情況協商每戶籌資多少、資金如何管理、打掃衛生如何考核等細則。通過宣傳號召,讓村民做到人人參與、相互監督、共同享受的局面。目前,該鎮8個村1個居委會已經制定村規民約,群眾自發籌集資金22.8萬元,開展村庄環境大整治行動6500余人次,全鎮文明鄉風創建工作氛圍初步形成。
不僅是上關鎮,關嶺各地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幫助群眾化解急難問題,調動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創建的主動性、積極性。
坡貢鎮寧河村群眾自發組織自籌資金7萬余元,投工投勞22天1300余人次,修建機耕道960米﹔永寧鎮康寨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形成決議,制定村寨宜居鄉村創建“紅九條”,成功探索一條村民自治、自管、自建的宜居鄉村道路﹔崗烏鎮干群攜手,對全鄉村庄道路、公共區域大掃除150余次,形成黨員干部引領,群眾共創共建“文明鄉風·宜居鄉村”的新局面。
監管結合 文明鄉風持續鞏固
每天午后,在關嶺頂雲街道谷新村,隨處可見由各村民組成立的垃圾清理工作隊,按照各自劃分的責任區域打掃衛生,確保衛生標准達到無白色垃圾、無污水橫流、無亂堆亂放。
以治理鄉村“臟、亂、差”等人居環境突出問題為重點,谷新村通過廣泛動員,村民自發交保証金,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要求大家自覺做到垃圾不亂倒、糞土不亂堆、污水不亂排,柴草不亂放、禽畜不亂跑。
“我們村制定《谷新村村級環境衛生檢查評分細則》,成立環境衛生考核小組,根據對衛生檢查情況和結果,按照每月一匯總排名的方式進行考核公示。”谷新村村支書李國榮介紹,為強化監督管理在執行村規民約中的作用,谷新村對排名前3名的小組頒發流動紅旗,對工作推進緩慢,效果不佳的村寨給予黃牌,以示警告。
鄉風文明建設不是“軟指標”,需要深入、常態化去抓。縱觀關嶺各鄉鎮(街道)、村居在鄉村環境治理監管工作上涌現出不少亮點、經驗。
崗烏鎮為強化督促檢查,把宜居鄉村創建專項行動工作部署落實到位,印發《關於對各村環境衛生督查情況的通報》,通報環境衛生整治緩慢、村容村貌較差的村。對工作落實較慢的長沖村頒發“蝸牛獎”,要求立即整改,並將此項工作納入作風整頓教育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細化考核。
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核。如何讓老百姓“口袋”和“腦袋”同時富起來?關嶺正發力“文明鄉風·宜居鄉村”創建,為鄉村振興添動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秋時、張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