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芳蓉
5月14日,在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以下簡稱:省評協)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省評協始終堅持“雙百”方針、“二為”方向,堅持“文藝為人民”的藝術觀,在推動全省文藝評論事業繁榮發展中不斷努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守正創新,在文藝評論陣地發出多彩貴州之聲。近年來,省評協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歷史時間,開展了“貴州作家高峰論壇”“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黔風看今朝——藝術展現貴州耕讀文明”“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比賽”等重要專題活動,進行深度的理論闡釋和學術爭鳴,推動黨的文藝創新理論和決策部署更加深入人心。特別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協會充分發揮評論家的專業優勢,組織評論家撰寫文章,並通過《中國藝術報》《貴州日報》《貴州民族報》《今日文壇》“貴州文藝評論公眾號”等媒介進行廣泛傳播,宣傳正能量,營造團結奮進的社會輿論氛圍。
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擴充文藝評論隊伍。近年來,省評協積極選派青年優秀會員參加中國文聯、中國評協、貴州省文聯等組織舉辦的各類高級研修班,提升自身水平。同時,還組織中青年文藝理論、評論家參加中國文聯等單位舉辦的主題性當代文藝論壇、研修班學習、學術研討會議等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擴大理論視野,加強與全國文藝理論界的學術交流。
打造學術交流平台及評審評獎平台,貴州文藝評論呈百家爭鳴之勢。2016年來,省評協先后與《藝術評鑒》雜志社聯合舉辦了雙年獎頒獎暨歌曲研討會﹔與省影協聯合舉辦大學生影評大賽﹔與貴州省文化傳媒企業聯合會舉辦“音樂教學專場演出”“文藝評論進校園”等各項活動。在各類學術交流平台和評獎過程中,發掘了不少在學術上有創見的文藝理論工作者。
重視課題研究,理論成果豐碩。自2016年來,省評協先后完成《貴州省文藝理論評論現狀調研報告》《近十年中外文藝作品的貴州形象》《當代中國文學批評語境與機制研究》《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如何服務基層文藝工作者》《貴州省市州文藝評論隊伍調研報告》《新時代文藝評論人才的培養研究》等調研報告,並組織開展了《貴州省志——文藝志》的編撰工作。省評協除承擔了多個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之外,也公開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公開出版了一批學術著作。據不完全統計,先后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達50余篇,省評協會員公開出版了文學理論或文學評論專著50余部。
打造發聲平台,讓文藝評論深入基層。近年來,省評協不僅精心編輯出版刊物《今日文壇》和月報《貴州文藝界》,還先后建立了3個基層文藝評論創作基地,圍繞“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大語文語境教育”等開展針對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