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學院:為鄉村振興貢獻高校智慧

王秀芳

2021年05月19日10:3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瓮城古牆石板房、鳳陽漢裝繡花鞋、大明遺風古軍屯,作為最早建立的屯堡之一,安順市鮑家屯村具有大量歷史文化遺存,是屯堡文化的“活化石”。為讓距今600余年的屯堡文化煥發新活力,安順學院勇擔本土高校文化發展研究的重任,通過建立研究平台、開展研學活動等,不斷擴大屯堡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堅定村民文化自信。

目前,鮑家屯村已經成為安順學院調查研究屯堡文化的重要基地,每年有大量學生來此開展課題研究。另外,隨著屯堡文化聲名遠播,國內不少高校也選擇在鮑家屯開展研學活動。高校師生和專家學者對屯堡文化的關注,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可度,讓這個源自明代的軍屯村在新時代發展變化中愈發古雅而充滿活力。

航拍鮑家屯村保存完整的民居。人民網 涂敏攝

鄉村興則國家興,沒有鄉村振興,就沒有民族復興。研究和推介屯堡文化只是安順學院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安順學院在服務農村產業革命、助力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鄉村振興的研究團隊,積累了豐碩的成果。5月18日,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落戶安順學院,無疑為該校助推鄉村振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現場。人民網 李宇攝

完善基礎設施 夯實產業基礎

位於關嶺自治縣沙營鎮的路支村因自然條件惡劣、產業發展匱乏而成為深度貧困村。2016年,按照安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路支村被列為安順學院的對口幫扶點。為啃下深度貧困這塊“硬骨頭”,安順學院舉全校之力,將素質高、業務強、能吃苦、善協調的干部派駐到扶貧第一線,並就資金和技術提供有力支撐。

航拍路支村蜿蜒盤旋的產業路。人民網 涂敏攝

5年多來,安順學院先后派遣4批共12人的精銳團隊奔赴路支,他們堅定迎難直上、戰貧拔窮的信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扶貧路上的“學院力量”。2019年,路支村實現脫貧出列。2020年,路支村實現全村所有貧困戶脫貧出列。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成為擺在安順學院駐路支村第一書記陳欣眼前的難題。“路支村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支離破碎,雖然已修建機耕道,但遠不能滿足需求,部分村民組農忙時還要靠人挑馬馱,如能解決‘最后一公裡’難題,必能大力發展種植。”理清思路后,陳欣與村支“兩委”積極對接關嶺縣農業農村局,為路支村爭取到177.87萬元農田建設項目,其中就包括新建5.36公裡的機耕道。

航拍路支村蜿蜒盤旋的產業路。人民網 涂敏攝

5月17日,記者在路支村看到,寬闊平坦的產業路已經蜿蜒盤旋於連綿青山,成為連接村民與農田的堅固橋梁。“路修通后,我們每年可節約化肥和農作物運輸等費用2000余元。”村民陳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眼看路都修到田邊了,不少村民把原本撂荒的地重新開墾了出來,高高興興騎著摩托車去種地。

路支村延伸至大山深處的產業路。人民網 涂敏攝

路通百業興。基礎設施的完善調動了路支村村民發展種養殖產業的積極性。為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產業,安順學院結合路支村氣候特點和土質檢測結果,引導該村發展油茶種植。經過前期考察研究,村支“兩委”已經決定引進油茶苗,大規模發展油茶種植。“有安順學院的技術支撐,油茶一定能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產業。”路支村村支書楊勇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打造研學基地 推動文化振興

5月的鮑家屯村烈日炎炎,蒼翠挺拔的鬆柏樹下,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老人坐在石條凳上相伴閑聊,恬淡悠然。不遠處,一位身形單薄的耄耋老人正繪聲繪色地給幾個學生模樣的人講述著屯堡文化,他就是被村民尊稱為鮑家屯屯堡文化“活字典”的鮑中權。

盡管已經80歲高齡,但講起大明歷史的鮑中權老人依然中氣十足、神採飛揚。“安順學院把鮑家屯作為重要的研學基地,我們就不能讓人家上‘啞巴課’,既要展示文物,還要講好人物故事。”不管是前來觀摩學習的學生,還是結伴採風的文人墨客,鮑中權老人都會陪伴在側,熱情講解。

鮑家屯村古朴的石板民居。人民網 涂敏攝

“以前沒有各類研學活動,村民對自身文化司空見慣,沒有自豪感。研學活動廣泛開展后,百姓與外來人員的交流逐漸增多,他們開始關注自身文化,有了文化自信。”鮑家屯村駐村第一書記潘志忠介紹,各類研學活動給村裡帶來了人流和客流,而學生的課題研究和調研則進一步提升了屯堡文化的知名度。

斑駁的古城牆、古朴的石板路、精美的屯堡繡……鮑家屯仍完整保存著明代漢族的生活習俗,其民居、服飾、飲食、民間信仰、娛樂方式無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基於此,安順學院於2001年5月成立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該中心廣泛集聚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民俗學等科的成員,形成了多學科、多視野、專業結構較為合理的研究團隊。中心鼓勵學生在課題研究和實習調研過程中傾向於屯堡文化的同時,還積極推薦全國高校在鮑家屯村開展研學活動。

精美的屯堡繡和手藝人。人民網 涂敏攝

十多年來,安順學院以屯堡文化研究中心為平台,對屯堡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對外推介。“屯堡文化不是定格於歷史文獻中生硬的文化遺產,而是傳承至今仍保持其生活氛圍的鮮活文化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是漢族文化的活態體現,能為研學教育提供重要的實踐題材。”安順學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呂燕平如是說。

整合集聚資源 貢獻高校智慧

5月18日,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在安順學院揭牌,全國各地6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新時代中國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建言獻策,這標志著安順市在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上搶得了新機。

2021年1月,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獲省教育廳批准成立。作為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該中心將集全省高校之力,聚焦西部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的鄉村振興研究,與東、中部地區鄉村振興研究基地深入合作,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貴州樣本,凝練鄉村振興的貴州經驗,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貴州省高校研究中心大樓。人民網 涂敏攝

安順學院院長陳雲坤表示,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旨在創造研究條件、集結研究人才,提高農業農村專業研究水平、培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作為安順市唯一的本科高校,學院將聚焦國家重大政策,建設一批鄉村振興方面的新型智庫,加強應用對策研究,提高決策咨詢水平,服務區域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同時,積極開展鄉村振興方面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聚焦安順鄉村振興發展方向,用學科鏈對接產業鏈、人才鏈對接創新鏈、知識鏈對接服務鏈,將安順學院打造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源泉,推進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代表了省內高校鄉村振興研究的最高水平,貴州高等教育要積極投身、深入參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鄉村振興這個大舞台有所作為、大有作為。”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說,安順學院要根據貴州“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布局和“辦特”市州高校的定位,在“辦特”上下功夫,在“辦特”上闖新路,在“辦特”上出實績,走出一條屬於安順學院的特色發展之路。

鄉村產業振興,高校責無旁貸﹔鄉村人才振興,高校當仁不讓﹔鄉村文化振興,高校重任在肩﹔鄉村生態振興,高校義不容辭﹔鄉村組織振興,高校大有可為。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際,安順學院以切實行動研究鄉村,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貢獻高校智慧,發出了鄉村振興的安順宣言。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