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陳龍的簡歷,看到的是一位“學霸醫生”的成長軌跡。
本科、碩士、博士就讀於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畢業后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從事骨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隨后前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SCI文章,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
本科5年、碩士2年、博士3年、博士后又1年,僅僅完成學業,陳龍就用了11年時間。常有人問他,醫生培養周期長、工作壓力大,你為什麼還要選擇這份職業?
陳龍坦言,最初學醫僅僅因為高考時考了個還不錯的分數,聽了爸媽的建議去了醫學院。真正對醫生這份職業產生敬畏之心,是雅安地震發生那一年,身為醫學生的他參與了當時的救援,“當傷者被送進醫院,我們心裡隻有一個念頭——竭盡全力救治他們!”
那場爭分奪秒地搶救,令陳龍真正明白,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是對人民生命健康負責。“踏上學醫路,就是選擇了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責任。踏上學醫路,注定要奉獻,也注定會光榮。”
目前,陳龍就職於貴州省人民醫院骨科,是科室裡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骨科醫生與其他醫生最大的不同,就是骨科的治療效果往往立竿見影。”
說起自己的科室,陳龍總是特別自豪。他說自己所在的團隊有權威的帶頭人,有優秀的小伙伴,他們在一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2020年,陳龍所在的科室順利完成了省內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患者術后次日便可下地行走,並在48小時內辦理了出院手續。不僅有效節約了醫療資源,還縮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同時降低了患者的就醫成本。
“在三甲醫院,我們每天會看很多病人做很多手術,有時也會覺得辛苦,可看到病人康復時臉上的笑容,又覺一切值得,身為醫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又油然而生。”
現在,陳龍不僅從事骨科臨床工作,還在進行基礎研究。據悉,貴州省人民醫院骨科團隊已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在骨科生物材料研發方面的研究也屬省內前沿。他的下一步工作目標是,將這些科研成果運用到臨床應用上去,以推動臨床發展。
記者:陳李育 李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