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消息:近年來,黔東南州緊緊圍繞黨中央、省委、州委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按照“一二三四五”總體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揚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精氣神,在做強工業經濟、推進城鎮發展、發展特色農業、提升旅游品質、狠抓產業招商等下足功夫,全州上下大力實施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加快建設具有黔東南特色優勢的產業體系,奮力開創黔東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州委書記、州政府州長任雙組長,分管副州長任副組長的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產業發展推進中的重大問題,為實施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提供組織保障。要求各縣(市)參照州級制定重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落實好各縣(市)黨政一把手抓產業發展的主體責任,形成上下統一、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搶抓新時代產業發展政策機遇,堅持“四個輪子一起轉”,做大優勢產業,做優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切實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二是建立保障體系。研究編制《黔東南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3)》,召開全州產業發展推進大會,對產業發展三年倍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形成“1+7+N”(即州本級一個總體方案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州屬國有企業發展、招商引資、要素保障”等7個子方案以及各縣(市)N個產業發展方案)的全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組織保障體系,實行“一季度一觀摩、一季度一考核、一季度一排名”的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三是夯實產業基礎。把加速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奮力推進“工業大突破”,力爭到2023年,全州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力爭實現628億元、年均增長26%;建筑業總產值達331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達960億元、年均增長9.5%;農業總產值達512.5億元,其中林業經濟綜合產值達40億元以上;全州旅游業綜合收入達144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6%以上。大力實行產業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確保三年新引進重點產業項目1000個以上、到位資金1000億元以上,引進優強企業300家以上,壓緊壓實目標任務倒逼責任落實。四是強化要素保障。組建全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行動計劃要素保障服務工作專班,將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州政務服務中心,進一步深化落實政務中心行政集中審批責任,切實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行政審批推脫、散漫等問題。定期召開要素保障會商會議,突出要素服務保障部門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行政審批的常規性、特殊性、經驗性政策保障,特別是要突出部門配合快、辦理手續快、要素保障優等關鍵環節,按照“建平台、建台賬、建機制”的要求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州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行動計劃要素保障服務工作機制,建立“五定工作表”加強對項目建設行政審批環節的調度管理,以“晒比評述”獎勤罰懶、獎優罰差。(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