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業科技服務人員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進行技術指導。 |
“聽了陳教授細致的講解,我心裡踏實多了,隻要將按照陳教授傳授的技術方法進行管護,家裡60多畝蜂糖李收成后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在鎮寧自治縣沙子鄉沙龍村,聽完蜂糖李高產優質剪枝技術教學示范的村民羅漢,信心滿滿地說。
在貴州省首個人才日到來之際,鎮寧自治縣派出39名科技特派員,組成7支技術服務小隊,與全縣15個鄉鎮(街道)的干部、村(社區)第一書記,走向田間地頭,走入群眾家中,手把手教學,手把手答疑,手把手示范,為他們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困和問題。一幅幅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瀑鄉鎮寧的大地上徐徐展開。
近年來,鎮寧縣不斷涵養鄉村振興人才活水。通過制定《農村人才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在深入開展農村人才摸底識別統計的基礎上,大力引進新型人才支持與挖掘激發現有人才效能兩方面共同推進,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嶄露頭角
為企業經營管理人搭建平台,助力縣域企業創新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韋衛是一名農村電商經紀人,現在每天在網上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出售鎮寧的生鮮產品,一天可銷售1000多單,高峰期可達到5000多單。2016年,鎮寧建立了電商產業園,為了孵化電商人才,鎮寧縣通過解決倉庫和網店等硬件設施,為他們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當年外出打工的韋衛第一次接觸電商,通過學習和摸索,最終到鎮寧開啟了電商創業的道路。嚴偉委是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於2019年10月與募役鎮桐上村合作發展瓜蔞產業,通過黨建凝心、苦干實干、利益聯結、抱團發展、共同富裕”的“14321”黨建扶貧工作法,和“黨建結對、村社合一、業態立體、產鏈完整、政府服務”的運行模式,與募役鎮黨委一起積極推進瓜蔞壩區產業發展,切實推動黨建促進產業發展,有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統籌銜接。
讓民間文化人才大放異彩
通過挖掘、培養一批活躍在基層的民間文化人才,壯大文化產業。梁海蘭熱愛布依族民族文化,受家族的影響,從小學習布依族蠟染技藝,現已熟練掌握紡織、畫蠟、制藍靛、制染液、浸染、脫蠟等布依族蠟染技藝全套工藝。現在成為一名布依族蠟染手藝人,並於2016年成立鎮寧自治縣巧手民族蠟染刺繡工藝坊,長期為各族留守婦女、在校大學生傳授布依族蠟染技藝,同時帶動貧困戶就業。募役鎮吳勝堡村人韋國嵐於2017年返鄉創業,注冊成立了貴州布依阿媚民族服飾有限公司,在她的組織帶動下,直接和間接帶動本村及臨近的多個村寨、易地扶貧搬遷點景寧小區、簡嘎、張旗等村婦女創業200余人。
讓土專家、田秀才脫穎而出
把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擺在首要位置,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培養,取得良好效果。許道良於2015年成立了鎮寧自治縣道良種植基地,在黨組織的幫助下,種植基地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種植1000余畝四月李子、油用牡丹。當地村民也在許道良的帶動下,積極參與合作社種植,社員人均收入提高5000元。到目前為止,基地聘有合同制殘疾人工人10名,臨時工58人,每人每月收入約1400元。良田鎮板外村村民雷啟書2020年個人共栽種蜂糖李12余畝,累計收益32萬元。同時他還利用閑暇時間教村民給蜂糖李修枝、剪枝、施肥和打農藥等種植技能,培訓人數共覆蓋6個行政村180余人。(文/圖 田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