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周

“光明衛士”曾憲武

2021年04月22日15:2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曾憲武(右一)與尤明洋(左一)。梁露雯攝
曾憲武(右一)與尤明洋(左一)。梁露雯攝

他與線路為伴,走過黔北高原的山山水水,給風吹雨淋的每一個白天,賦予了溫度﹔他跨越電網鐵塔的鋼筋鐵骨,為披星戴月的每一個黑夜,帶來了光明……

他是“光明衛士”,也是“創新能手”。他,就是來自遵義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的一級技能專家——曾憲武。

輸電線路維護工作是電力系統中公認的最為艱苦的技術工種,特別是在雲貴高原的特殊地理環境中,高山峻嶺、河流峽谷、荊棘森林、凍雨凝冰……隨時可能危及線路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維護好線路安全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個人意志、體力和極限的巨大挑戰。曾憲武就在技術創新的“加持下”,嘗試與這種危險“和解”並不斷戰勝風險。

“這個職業時刻面臨著兩種風險,一是人身風險,二是設備風險。我們通過技術改進、科技創新和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及風險意識,來保人身、保設備。”曾憲武說。

如何進行技術改進與科技創新,有何成效?曾憲武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裡有答案。

走進曾憲武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這裡有曾憲武與工作室伙伴們耗時2年,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改進的“復雜背景下結合深度成像信息的電力線路無人機巡檢圖像智能診斷關鍵技術”,這套設備包括圖像收集、分析識別等,圖像收集器在無人機基礎上改造,採用盲飛模式加裝新的圖像採集器。目前該設備已投入使用,在識別線路缺陷方面效果顯著。

在這裡,“技術玩家”們還會結合自身工作遇到的困難問題,分享一些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創新項目。

“比如新型快速剝線工具。這是我們結合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的問題,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實驗做出來的‘新工具’。在剝線工作時,考慮到導線固定問題,我們將工具設計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手柄,另一個部分是旋轉刀片,這樣操作簡便,安全性也更高……”曾憲武介紹,工作室常常會舉行創新項目分享會,供大家交流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在近30年的輸電工作中,曾憲武正是憑借用心鑽研的韌勁與比學趕超的沖勁,在提升技能水平過程中一路披荊斬棘,從帶電作業工到檢修班長、從輸電線路專責到線路設計負責人、從線路工程建設作業師到檢修作業師,輸電線路工作的技術崗位他都輪了個遍,其專業技能、技術和管理水平都得到進一步提高。

“最初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現在更多的是基於解決存在問題,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設備可靠性。”談及開展技術創新初衷,曾憲武說。

作為輸電線路工作的行家裡手,曾憲武先后主持完成遵義網區35千伏至110千伏輸電線路大修技術改造166項、綜合防雷治理28條,解決輸電線路重大安全隱患、故障39項,改進重跨越加固設計項目8項,產生科技創新項目7項、職工創新項目16項,獲得授權專利30項。

遵義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線路4班班長、高級技師尤明洋是曾憲武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他說,跟著曾憲武學習8年以來,學習到的不僅是技能技術的進步,還有刻苦鑽研的精神。

“曾師傅愛鑽研思考,比我們想得更周到一點,這麼多年來,我們做的創新項目很多點子都是曾師傅想出來的。”尤明洋說。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曾憲武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作為一線技術技能帶頭人,投入大量精力用於“師帶徒”和“工人培訓工人”工作,不斷接續“電力”是曾憲武所願所求。

為此,他先后承擔起各級培訓授課1000余課時,同時兼顧全省輸電專業技師及高級技師的技能實操鑒定工作,鑒定400余人次,帶出高級技師5人、技師15人、一級技術專家1人、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8人。

“輸電線路工作要朝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我會繼續將積累的經驗和技能技術傳承下去,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幫助更多技術人才制定目標,讓更多青年員工成長起來,為企業、為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曾憲武說。(梁露雯、陸雲峰)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