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尹莉
4月19日,普定縣馬場鎮店子村現代化肉兔養殖場東晟兔業有限公司養殖大棚內,3000隻商品兔出欄,第一批800隻已售出,剩余2200隻商品兔將陸續運往市場。
“以前都是散養,管理、人工、運輸、飼料都需要成本。”普定縣東晟兔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柏泉說,過去,馬場鎮19個行政村,其中11個村分散養殖肉兔,光是運輸商品兔,車輛到了主干道,還要走村道,很麻煩,每年人工成本都需要200萬元,養殖成本很高。
為解決肉兔養殖分散,養殖成本偏高問題。2019年底,當地政府投入1700萬元建設現代化養殖場。2020年8月,普定縣東晟兔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為當地肉兔產業發展節約人工成本。
“現代化養殖場建成后,每年養殖7200隻種兔,隻需10個管理人員,每年隻需支付30萬元工資,大大節省養殖人工成本。”王柏泉說。
控制生產成本只是現代化養殖成效之一。走進養殖場,環境控制系統、42天生產模式、污水處理系統、生物肥發酵罐等環節,讓人耳目一新。依托42天生產模式,通過加工養殖產生的糞便,發酵生產成為農業有機肥的循環經濟模式,循環培育、變廢為寶,成為肉兔現代化養殖的重要抓手。
“以往母兔生完一批幼崽需要70多天,幼崽出欄后才可以繼續繁殖,我們這個養殖場採取42天群進群出、循環培育模式,母兔產完就從A棚轉移到B棚,一批母兔一年可以產8次幼崽。”王柏泉說,循環培育模式成效顯著。
“肉兔市場行情好,養殖場不僅肉兔供不應求,連有機肥也暢銷。”普定縣東晟兔業公司場地負責人朱榮鑫介紹,目前,養殖場已售出發酵有機肥100余噸,有機肥廠庫存全部售完。商品兔出欄后,供應商就直接到兔場收購肉兔,發往四川、廣西等地。
據悉,自去年11月5日銷售第一批商品兔起,東晟兔業商品兔銷售額達60萬元,今年產值預計800萬元。
近年來,普定縣把肉兔產業作為全縣“三種一養”主導產業快速推進,實現肉兔養殖產業快速發展,增收成效顯著,如今,已配套建成肉兔飼料廠、肉兔屠宰場、有機肥廠等產業鏈,肉兔生產實現“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