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新征程的磅礡力量

2021年04月17日19:4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嚴格落實省委決策部署,扎實學習好黨史這門必修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奮進的力量。”這是銅仁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嘹亮號角。

這是重溫初心的必修課。銅仁市四家班子、113家單位(部門、區縣)及時召開動員部署會,深入學習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這是鼓勁揚帆的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圍繞“一區五地”奮斗目標,一步步展開謀篇布局,一步步推進落地落實,銅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變化,向著全市人民期盼的方向闊步前行。

學史明理“悟初心”

每一次向歷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銅仁市各級各部門單位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和動員部署,以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體黨員干部始終牢記囑托,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發揚紅色傳統,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市委及時成立了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擔任組長。以上率下,主動作為,嚴密組織、統籌謀劃、快速行動、強化指導、扎實推進。

3月31日,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主持召開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審定《實施方案》和《工作安排》,明確了銅仁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二三四五六”總體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結合實際,以講好共產黨的歷史、學講話鑄忠誠,唱好共產黨的頌歌、講黨課頌黨恩,記好共產黨的歷程、守初心傳精神,學好共產黨的先鋒、抓調研破難題,做好共產黨的干部、重落實辦實事,守好共產黨的底線、強警示保廉潔“六個好”為抓手,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委宣傳部,設立綜合協調組、材料簡報組、宣傳宣講組、實踐活動組、指導聯絡組5個工作組,明確了人員及職責分工,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3月14日,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次會議召開,對全市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安排部署。

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在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全市各地各單位部門陸續召開動員會,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牢記殷切囑托 忠誠干淨擔當 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各中小學在全面落實省、市《開學第一課》的內容的同時,融合“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的知識,在《開學第一課》中紛紛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共有10萬余名師生參與。

學史增信“擔使命”

“學習好黨史,能夠更加深刻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讓人充滿斗志,自覺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表示,將繼續通過電商平台推廣貴州的農產品和鄉村文化,為破解農特產品銷售難題,增加農民收入作出貢獻。

黨史是教科書,也是營養劑。

銅仁作為革命老區,黔東革命根據地是全國八大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全市有7個區縣是革命老區,留下大量遺跡,困牛山戰斗等紅軍戰斗遺址,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黔東特區蘇維埃代表大會會址,周逸群烈士、曠繼勛烈士革命故居、陳列館等等。大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在黔東大地世代傳承發揚。

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奮進信心。

各地各單位按照就近原則,組織黨員干部等到周逸群故居(陳列館)、石阡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等38家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追尋紅色足跡,汲取紅色養分,感懷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上下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00余場次,近20萬余名黨員、干部等深入紅色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按照“文化興市”的定位要求,認真總結共產黨在銅仁各個歷史時期的執政經驗,結合黔東長征紅色文化旅游帶建設統籌編撰《銅仁紅色基因文庫》,謀劃出版《星火燎原——黔東革命根據地史》《旌旗飄揚——黔東紅色記憶》《歷史回響——銅仁長征文化資源研究、開發和利用》等地方黨史宣教專題讀本6本﹔啟動《貴州剿匪實錄》《銅仁脫貧攻堅實錄》編研工作﹔啟動《100個紅軍故事》編寫工作,成立了編寫專班,下發了《編寫工作方案》,根據紅三軍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紅六軍團西征、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至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長征四個階段進行了責任分工,明確責任人和編寫時限。拍攝《紅色之路》《雄關漫道》《看萬山紅遍》等影視劇作3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學史崇德“汲滋養”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孕育偉大人民。

銅仁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土地。從這裡,走出了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群、紅軍高級將領曠繼勛等仁人志士。在這裡,建立了雲貴高原上首個紅色政權——黔東特區,實現了紅軍長征中的首次勝利會師,並孕育了紅二方面軍。

“隻要我一天活著,我就一天不停止黨的工作。”這是周逸群許下的諾言。這位為黨鞠躬盡瘁,“要像鐵一樣硬,鋼一樣強”的共產主義戰士,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英雄贊歌。

曠繼勛8歲時就喊出“要為窮人買斗笠”的豪邁誓言,並用一生為之奮斗和努力。曠繼勛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人無德不立,城無德不興。

2013年,銅仁城市定位為“武陵之都·仁義之城”,確立了“厚德鑄銅、仁義致遠”的銅仁城市精神,不斷豐富和發展“仁義文化”內涵。

銅仁市大力弘揚“厚德鑄銅·仁義致遠”的銅仁城市精神,在先進典型選樹中著力打好“仁”字牌,逐步形成具有銅仁地域特色的“銅城仁者”品牌,全市呈現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圍。

2020年4月,銅仁市啟動了第五屆銅仁市“銅城仁者·道德模范”暨“銅城仁者·戰疫先鋒”評選表彰活動,歷時7個月,評選出第五屆銅仁市“銅城仁者·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任廷波等20人榮獲“銅城仁者·道德模范”,張承源等20人榮獲“銅城仁者·戰疫先鋒”,孫銘等20人榮獲“銅城仁者·戰疫標兵”,黎應東等20人榮獲“銅城仁者·戰疫好人”,任江等117名銅仁市援鄂醫療隊榮獲“銅城仁者·戰疫先鋒”特別貢獻獎。

他們用平凡的故事構筑起了黔東大地上“大善、大愛、大智、大勇、大義”的道德脈絡,堅定的信念撐起了“武陵之都·仁義之城”的精神豐碑,匯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目前,銅仁市31人榮獲全省道德模范、28人榮獲全省道德模范提名人物﹔榮獲全國道德模范1人、提名人物5人﹔4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55人榮登“貴州好人榜”。

學史力行“開新局”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黨史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結合起來,與當前正在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結合起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

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以“十個一”統攬實踐活動,擬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三大行動”和九項具體舉措。

市扶貧辦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要求,繼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場上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市生態環境局堅決擔起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聚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新時代現代化魅力新銅仁。

思南縣政務服務中心在開展“學黨史、辦實事”活動中,梳理出外出務工群眾和外地投資企業的十幾項困難,著力做好政務跨省通辦,逐項解決難題,方便了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促進了要素自由流動,更好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銅仁市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胸懷“兩個大局”,緊扣“一區五地”奮斗目標,扎實推進“三大區塊”協同發展,高質量實施“五大工程”,全力推動“四個輪子”一起轉,在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中建功立業。目前,已擬定開發建設就業車間、就業基地20個,解決易地搬遷群眾就業崗位1500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所、高中階段2所,建成5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民生實事。(張羽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