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洪民族服飾刺繡廠工作上班的大多是像她這樣上了年紀的本村婦女或待業的女青年。曾鴻攝 |
普定稅務部門針對縣內苗繡產業,開展走訪調研,細化落實稅費優惠,提供定向納稅輔導,有力促進了苗繡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朝洪民族服飾刺繡廠是普定縣和平村的一家從事苗繡生產 、加工的民族文化企業,也是該村培育的苗繡扶貧車間。據統計,像朝洪民族服飾這樣的苗繡扶貧車間,在普定縣還有二十多家,僅和平村就有2家。2018年以來,普定縣政府大力引導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者建設下村建設“扶貧車間”,以此來幫助農村貧困群眾就業,普定縣稅務局作為這項計劃的參與部門之一,通過落實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為扶貧車間計劃的落地提供了強力保障。
談及近年的稅收優惠政策,朝洪民族服飾刺繡廠負責人李 兵表示:“我們這個廠屬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這兩年收入不多,稅務局每年都給我們辦了減免稅優惠,算下來總共享受了有近2萬元的優惠吧,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溫暖,我們用這筆錢給工人發了工資,購買了先進設備,今年我們的生產已經逐步恢復正常了。”目前,李 兵的刺繡廠已有12台繡花機、20台縫紉機,年產量可達4000套,產值約300萬元。
“這幾年到廠裡做刺繡,每個月的工資能有4000元左右,去年一年的工資差不多有5萬元,家裡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村民王榮芬說。
在朝洪民族服飾刺繡廠工作上班的大多是像她這樣上了年紀的本村婦女或待業的女青年。據李 兵介紹,訂單多的時候,這裡一天的用工需求就要50多人,工人報酬採取基本工資加提成的方式發放,熟練工每月能領到5000多元,學徒工資也在3000元左右。像王榮芬這樣的婦女,以前除了在家帶小孩外,就隻能干點農活,如今她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過上了“繡著花、掙著錢、養著家”的美好生活。
據了解,目前普定縣稅務部門正以“非遺”文化傳承為依托,聚焦苗繡、蠟染、花燈、鐵水沖龍等當地民族文化產業,持續落實稅費優惠,提供精准政策輔導,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村群眾就業,為推動鄉村振興持續注入稅務力量。(曾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