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沙縣人民政府網消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金沙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茶產業,持續筑牢生態屏障,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促互贏的發展新路。
眼下,正是採摘春茶的大好時節,在貴州金沙貢茶茶業有限公司三橋茶葉基地裡,46歲的沙土鎮紅旗村村民王正先和當地村民們正背著茶簍,穿梭在青綠的茶樹間,靈巧的雙手在茶樹頂端上下翻飛,不一會兒,竹簍裡盛滿了嫩綠勻稱的新芽。王大姐告訴記者,五年前,一家人的經濟收入全靠在煤礦打零工,工作環境較差,收入也沒有保障。
沙土鎮紅旗村村民王正先說:“那時候在煤廠上班,環境不好,一天隻能掙個百把塊錢,隻夠養家糊口,回到家也很累,腰酸背痛的。”
作為中國茶葉百強縣,金沙縣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上乘,生產的茶葉具有外形緊結、色澤綠潤、幽香持久、湯色明亮、滋味鮮醇、經久耐泡等特點。近年來,金沙縣結合自身實際,依托豐富的土壤、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讓小茶葉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山上是茶園,山下是家園。王正先的家就在離茶山不遠的山下,今年茶園開採以來,她每天都會騎上自己的摩托車往返於茶園與家之間,車程不到10分鐘。
王正先說:“政府在這裡發展茶葉,環境很好,我們女生能上坡有活干,採茶一天能掙200元左右,夠一家人的日常開支,養活一家人。”
在茶葉基地裡,王正先一邊採茶,一邊和記者算起了採茶的收入賬。
“我們從正月初八開始採茶,有40多天了,可以採到6000多元,當我們農民種一年的庄稼收成,可以當之前煤廠裡上班兩個月的工資,還是很不錯。”王正先開心地說道。
對待採茶這份職業,王正先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採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去年,王正先憑借著她靈巧的雙手,在2020年貴州春季斗茶大賽系列活動之採茶技能競賽決賽中表現優異,獲得採茶技能競賽“金手指”榮譽稱號。
王正先介紹:“採茶是一門技術活,工資很高,一芽一芯的30元每斤,二芽一芯的28元每斤,三芽一芯的4元每斤,像我採這個就是四塊錢一斤的,一天可以採四五十斤。”
通過發展茶產業,以前的荒山荒坡都變成了現在的“綠色銀行”。“交通環境、生態環境都變好了,收入有了保障,住的是小洋樓,開上了小轎車,這是我們以前敢都不敢想的事情。”王正先感嘆地對我們說。
王正先告訴記者:“現在農村發展好了,隻要我們老百姓勤快,出門走到哪點都有錢進,隻要人勤快,走到哪裡下力都有飯吃,不勤快的人就在家裡坐起就肯定沒得,天上不會掉餡餅,隻要勤快車也有房也有,什麼都不愁。”
據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金沙將茶產業列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強力推進,規劃發展茶園40萬畝,目前建成茶園34.5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4.6萬畝,解決了3萬余名像王正先這樣的農村群眾的就業問題。
春暖花開的季節,在王正先的房前屋后,油菜花、桃花、梨花競相綻放,美不勝收。在陽光的照耀下,伴隨著一陣春風,上山的茶園陸續飄來一抹淡淡的幽香,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馬其沛、曾加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