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雀變金海雀

——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黨支部斗貧戰貧紀實

2021年04月08日08: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黨支部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海雀廣大干部群眾倍感自豪,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說,脫貧攻堅讓海雀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石旮旯裡“長”出了萬畝林海。“堅定跟黨走,就一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生活!”文正友說。

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經過35年的斗貧戰貧,截至2020年底,海雀村人均純收入從1985年的33元增加到了16200元,人均佔有糧食從1985年的不足107公斤增加到432公斤,海雀村260戶995人全部脫貧。

35年來,海雀村歷屆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步步向貧困告別,村黨支部先后被中央和省、市、縣命名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五好”基層黨組織。

生態建設,遏制環境惡化

海雀村,是一個以苗族、彝族同胞為主的民族村寨,高原、高山、高寒,境內山高坡陡,平均海拔2300米﹔當年的海雀,土地零星破碎,貧瘠瘦薄,25度以上的坡耕地佔90%,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

1985年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到海雀村實地採訪,寫下了標題為《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來電告急: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的情況反映,刊載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

以海雀村為代表的畢節極貧現象,立即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窮則思變。

自1986年起,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在海雀、在赫章、在畢節、在貴州、在全國展開。

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建立,開啟一場前無古人的反貧困試驗。

海雀,也因此成了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

海雀村的變化,首先要從生態環境改善說起。

在海雀村,放眼望去,萬畝林海今已郁郁蔥蔥。據了解,這些林木價值達1.2億元,村民光採鬆果每年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提出造林: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國家幫我們,我們也要爭氣!”文正友是文朝榮的兒子,他回憶道,“當一批批救濟糧涌向海雀時,父親坐不住了,開始動員大家上山種樹。”在文朝榮的帶領下,村民們在36個山頭種下13400畝華山鬆、馬尾鬆。

文正友說,曾經,砍樹開荒,導致海雀村森林覆蓋率不足5%,沙化、山禿、水枯。地是種到了山尖尖,但卻廣種薄收:一個村民組50余人挖一天土豆,兩個人一次全抬走。

但是,海雀村黨支部沒有放棄,一直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牢牢守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目前全村森林覆蓋率達77.21%,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海雀村已然蝶變為畢節試驗區一個勤勞致富的生動典型。 開發扶貧,破解極度貧困。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雀村黨支部始終堅持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探索出了“瞄靶子、梳辮子、結對子、理路子、想法子、找票子、甩膀子、強班子、湊份子、造冊子”的“十子法”。

海雀村曾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和赫章縣扶貧開發一類重點村。為著力抓好海雀村的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破解極度貧困,近幾年來,海雀村黨支部採取“村建黨委、企業建支部、村民組建黨小組、黨員聯貧困戶”的方式,成立了“村社一體”合作社。建成了20萬羽養雞場一個,吸納20人就業﹔通過流轉土地、爭取扶貧資金與養雞場合作,每年可分紅20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每戶貧困戶每年可分紅2727元。建成服裝廠一個,吸納70人就業。農戶參與入股分紅,就近就業務工。新建食用菌大棚100個、干部培訓基地一個、林下種植中藥材225畝。形成了特有的海雀產業鏈。通過發展產業,海雀村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目前村集體經濟達140余萬元。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雀村建成通村油路12公裡、通組油路4.5公裡、連戶路7公裡,硬化農戶院壩1萬余平方米,建成投資16.31萬元的人畜飲水工程,新建了精神文明活動站、新農村衛生室,實施了海雀小學擴建項目﹔群眾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全村改造危房111戶,建設生態家園141戶,村民100%參加醫保。

產業富村,增加群眾收入

萬畝林海讓生態改善后,海雀的土地雖然從頂峰時的8000多畝縮減到現在1780畝,但好生態加上新技術,畝產成倍增加,海雀不再挨餓。

2016年,海雀村黨支部經過對土壤、光照、氣候等周密考証,500畝矮化蘋果、100畝大棚香菇開始種植,還專門成立農業公司籌集資金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

“真不一樣,印字的蘋果論個賣,貴的一個10元。”文正友說,蘋果園毛收益10%作為土地入股農戶分紅,15%用於支付務工費用。2019年,貧困戶務工加上入股能從蘋果園收益5000多元。2020年,文正友帶領大家在蘋果園、林海又試種225畝中藥材。

“沒有共產黨,我可能無法擺脫貧困。”這是村民吳得高的心裡話,他住院做手術花了12萬元,自家隻掏1.2萬元。村裡給他媳婦安排了扶貧專崗,又能從蘋果園、香菇大棚分紅,還享受國儲林、碳匯林補助。“黨的政策這麼好,脫了貧,日子還會越過越好!”吳得高說。

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海雀人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海雀之變已經成為畢節告別千年貧困的一個縮影。(李學友、張 律、李 玲、高大濤)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