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增大 素質提升 結構優化

遵義發揮人才效能打造黔北“智庫”

2021年04月06日08:24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記者 黃霞)“紅花崗區大力實施‘領才、助才、聚才、優才、愛才’計劃,叫響‘紅城英才·建功紅花崗’品牌,連續3年實現人才總量梯次上升達14.93萬人﹔仁懷市堅持在‘引、育、用、管’上持續發力,探索建立人才政策體系……”近日,記者梳理了遵義各縣(區、市)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后發現,得益於近年來遵義市堅持靶向引才聚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全市各縣(區、市)人才總量不斷增大、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人才服務效能持續增強。

筑得“好巢”引鳳來,遵義市不斷完善人才政策,構筑“1+2+10+N”人才政策制度體系,研究制定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名城聚才”工程的若干意見》等,同時還分領域、分部門協調推進改革,出台了《鼓勵支持有關人員到貧困地區領創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助力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關於加強教育人才引進和培養管理的若干意見》《關於全力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市、縣兩級按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3%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面促進人才安居、安心、安業,近5年來累計投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近7億元,做到人才資金優先投入、人才發展優先保障。

遵義市加強人才公寓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人才公寓1691套,其中市級人才公寓35套。當前,遵義市有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省核心專家4名,省管專家58名,市管專家70名,黔北工匠2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9名、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4名,正高級職稱人才2518名、副高級職稱人才18436名,博士研究生842名、碩士研究生5304名。

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遵義市柔性引進30余名“兩院”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及其團隊,逐步完善頂尖人才、高端人才全鏈條招引體系﹔以省級名師名校長培養為抓手,積極開展市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創建,實施“鳳還巢計劃”,促進在外優秀人才“技術回歸、信息回歸、資金回歸”,催生“還巢”經濟,組織開展“尋找黔北工匠”活動,讓茶葉加工、竹編、釀酒、泥塑、吉他制作等行業涌現更多“黔北工匠”。

持續增加人才“含金量”的同時,人才布局也日趨完善。

遵義市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實施“千人幫千社、千企帶千社”工程,制定《遵義市“雙千幫帶”工程任務清單》及人才匹配、企業幫帶、一對一聯系3個工作台賬,打造“人才工作”及“雙千幫帶”示范點,以清單化、項目化形式進行推動,用活基層人才。依托智力支持扶貧行動和“黔北之光”交流培養計劃,分兩批次組織選派2800余名科技、農業、教育、衛生、金融等領域優秀人才深入農村進行技術咨詢、醫療服務、專業輔導、項目實施和產業帶動,選派425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到市、縣兩級相關單位交流培養,幫助基層鄉鎮培養一批發展急需緊缺人才。

以全市15個縣(市、區)、871個已出列貧困村及所在鄉鎮、22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重點,建立完善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主導產業的專家庫和專家精准聯系服務機制。圍繞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12個農業特色產業,結合農業專家在職在崗情況,對市、縣農業專家庫進行調整完善,專家總數達1288名﹔根據15個縣(市、區)225個移民安置點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匹配153名產業專家在就業、技術、技能等方面進行指導。

此外,遵義市搶抓上海市對口幫扶的契機,創新成立“滬遵人才扶貧協作工作站”,整合部門資源,實現平台統一多元投入,發揮東部地區專家人才智力優勢,更加精准吸引上海等地高端人才智力資源、科技資源和產業要素。

立足新階段新起點,遵義市將聚焦發展重點,切實加大聚才引才力度,深入挖掘用好酒博會、辣博會聚集的人才智力優勢,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招才引智平台﹔完善赴知名高校巡回引才機制,開展人才活動周、人才活動日等活動,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引才聚才實效﹔創新實施“研發飛地”引才,通過成果轉換、“候鳥式”聘任、技術合作等方式,不斷拓寬引才渠道﹔強化靶向引才,圍繞全市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重點產業,加大引才力度,引進一批綠色食品工業、大健康醫療、教育科研、農業科技、現代金融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