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富了小山村(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37))

本報記者 蘇 濱

2021年03月28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早瞄上了這盆,6000塊錢出得了不?不夠可以加。”

“罷了罷了,又不是頭回客,5000塊錢直接搬走!”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電光村大坪子組一處小院裡,擠進不少湊熱鬧的村民。聽到李忠全的火棘盆景再次賣出高價,人群頓時炸開鍋:“過去當柴火還嫌扎手,現在反倒能掙錢,還是大錢,不得了!”

李忠全今年53歲,做過農業技術員的他,現在把火棘盆景做成了一道風景。怎麼想到這個點子?他的回答很簡單:“不偷懶,多琢磨。”

敢嘗鮮

“出門靠走,通信靠吼。”十幾年前的電光村,做點事情不容易。

眼看年輕人外流,當地政府號召有能力的村民回村發展。在蟠龍鎮當農業技術員的李忠全也回來了。

“電光村是在山巔巔上,大伙種一坡,收一籮,吃半年,討半年。”李忠全邊種地、養殖,邊琢磨如何一改窮貌。

2014年,李忠全跟老鄉進城辦事,順道逛花鳥市場,發現竟有不少攤位擺著火棘盆景。

“這不是咱山坡上的東西嗎?”李忠全聽到有人上前詢價,這才反應過來,“這些東西是能賣的,是能掙錢的!”

野生火棘易成活,長得快,還抗凍,電光村的山坡上到處都是。說火棘能賺錢?村裡人不信:平時燒火都扎手,能有這用途?

李忠全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一大早,他扛起鋤頭就進了山。

挖來幾棵,栽進院中,精心打理,移栽進盆,培植造型,制作盆景……

火棘盆景如果管護得當,一般要3年以上成形,用李忠全的話說,“比的是耐心,除了花點時間,其他沒啥成本,哪怕沒人買,還能用來裝扮院子,不存在風險。”

對李忠全來說,最大的阻力來自妻子。“火棘佔了菜地,她種菜不方便。”李忠全想了個折中方案,把火棘擺到菜地邊上。

2016年,一撥外鄉人路過村寨,被李忠全滿是盆景的院子吸引,湊過去問:“賣不賣?”李忠全喜出望外,200多塊錢一盆,賣出了兩盆。妻子的態度來了個大反轉,“主動讓我多種點,哪怕不種菜都成!”

巧帶動

為做出點成績,李忠全傾注不少心血。冬季溫度低,李忠全晚上一放下碗筷,就拿起手電筒到院子裡照,“得檢查完了再回屋,不然覺都睡不踏實。”

做盆景的這幾年,李忠全逐漸摸清楚了火棘的生長規律:葉子全年常綠,每年3月,一朵朵白色小花陸續綻放,等到7月,一顆顆小紅果挂滿枝頭,“火棘一年四季的景不重樣,花花綠綠的,很有看頭。”

“看著枝形想造型,依著自己的喜好一直琢磨。”慢慢積累下來,李忠全的盆景已有上百盆,有球形的、梯形的、神似鳥類的。他甚至結合當地苗族嫁娶時把彩禮錢放到簸箕裡的習俗,做了類似的造型,頗受歡迎。登門求購的人不在少數。

怎樣吸引村民參與一起賺錢?李忠全費了不少心思。

有一次,鎮上有人出1.8萬元,買李忠全的10盆火棘盆景,卻被一口回絕。

為啥?“這些是大型盆景,在院子裡很突出,就這麼賣了,院子反倒沒了看頭,還咋激勵村民?隻圖眼前小利,成不了大事。”

果然,盆景數量越來越多,院子裡、房前屋后滿滿的,等到開花、結果,小院子成了小園林,甚是好看。村民路過時總會多看幾眼。

聽到有人上門找李忠全求購,村民們起初將信將疑,漸漸地便坐不住了,跑去向李忠全打聽。電光村的火棘盆景種植局面就這樣慢慢打開了。

“做給他們看,更得帶著他們賺!”到2018年,李忠全一年能賺五六萬元,在他帶動下,組裡的其他村民也開始學著種,比較成規模的就有十幾戶。

謀長遠

眼看種火棘的人數多起來,李忠全琢磨要讓大家提高整體效益,“多想幾步,眼界再放長遠些,一是改進種植方法,二是成立合作社。”

先說種植方法。過去,電光村做火棘盆景的人少,主要靠挖掘野生火棘母本進行培植。如今全體一起上,方法必須得改。“老話說靠山吃山,但要一窩蜂地挖,不僅破壞山體,還會砸了飯碗。”

善於琢磨的李忠全從果樹嫁接、扦插中得到啟發,幾番對比嘗試后發現,用枝條扦插,成活率能超過六成,還易操作。

“野生火棘是一叢叢的,用這法子,不用連根挖走,隻需剪幾個枝。你說生態價值大不大?能不能長久?明擺著的事兒!”李忠全說。

再說合作社。從一人嘗鮮到眾人參與,2019年7月,李忠全帶頭發起成立合作社,火棘盆景培植逐步走上產業化之路。

“政府、企業支持了上百萬資金,流轉32畝土地作為育苗基地。”電光村駐村第一書記蘇維介紹,村民也能到基地務工,年底還有分紅,“政府還專門聘請園林專家,每月來指導培訓。”

專家來了,李忠全抓緊機會學習,發現自己的方法有些落伍。“扦插時把枝條剪成馬蹄形,表皮不容易爛,再用生根粉泡20分鐘,成活率超九成。”

目前,合作社成形的盆景有4萬盆,扦插的幼苗有6萬株,有時仍供不應求。

“一方面是培育周期長,再者整體的盤子還是小,曾有客戶下了1萬盆球形盆景的訂單,合作社一時很難交貨,結果到手的訂單飛了。”蘇維說,合作社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多樣化培植盆景造型,全力對接市場需求。

如今,進村的公路旁、村寨的串戶路,都種上了密密麻麻的火棘枝條。不出3年,便會長成一道道火棘籬笆,不僅美化環境,還有宣傳效果。

“隻要說起火棘盆景就能想到電光村!”這是李忠全的目標,也是大伙兒共同的期盼。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8日 第 04 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