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時光實驗學校學生在誠信示范圖書角閱讀。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更是文明城市應有的品質。
多年來,清鎮市以誠為本、以信立市,持續深化誠信農民體系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升級開展“四位一體”誠信清鎮建設,進而拓展為“六位一體”誠信建設,讓誠信成為清鎮的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全市上下形成講誠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活水,全市軟實力與硬實力得到大幅提升。
用誠信破解發展枷鎖
走進誠信經營示范商鋪,商家守法誠信經營文明服務,顧客放心挑選心儀商品﹔在誠信文化示范學校——清鎮市時光實驗學校,校園裡傳來“言必信、行必果”的琅琅讀書聲,學生在誠信環境中茁壯成長﹔得益於“以誠為本、以信立市”的優良營商環境,諸多企業選擇落地清鎮發展,各行各業發展欣欣向榮……行走在湖城大地,誠信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靚麗底色。
然而,在十幾年前,清鎮市的誠信建設遠非現在的模樣,甚至一度因失信而陷入發展困境。
當時,清鎮市近50萬人口中約有40萬人口為農民,為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清鎮市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引進了廣西大發公司發展養雞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公司以記賬賒用的方式向農民提供雞苗、飼料、防疫、技術,並保價回收成雞。
本是一樁雙贏的好事,卻因少部分農民不講誠信,違反合同約定,將成雞私自外賣而不交給企業回收。遭受損失后,公司准備撤離清鎮另謀發展。
關鍵時刻,清鎮市花大力氣挽留大發公司,將合作項目轉移安置到百花湖鄉,同時借鑒經驗教訓,於落地之初就注意引導當地百姓樹立誠信觀念、按照合同約定誠信發展。很快,養雞項目見到成效,農民和公司實現雙贏。隨著該模式的推廣,發展至今,清鎮市已成為貴州省最大的肉雞生產基地。
經此一事后,清鎮市清醒地認識到,誠信缺失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一把枷鎖,隻有講誠信才能有生存之路,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所作為。
為此,清鎮市決定以誠信農民建設為切入點,在全市開展誠信農民、誠信村組、誠信鄉鎮、誠信清鎮創建活動,並出台《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抓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意見》,以“五大誠信”為主要內容、以“三位一體”為聯結機制、以“七大扶持”政策為導向、以“三大優惠”為載體、以數據化綜合管理系統為平台,扎實推進誠信建設。
為進一步深化誠信農民體系建設,清鎮市在全國率先成立誠信建設辦公室,於2011年7月提出在全市全面開展“四位一體”的誠信清鎮建設,隨后還將“四位一體”構架拓展為“六位一體”……自此,清鎮市正式駛入誠信創建快車道。
全方位打造“誠信清鎮”
“誠信”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是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總抓手,是吸附聚合項目、資金、市場的大磁場。
為確保誠信建設取得實效,清鎮市誠信建設先后經歷誠信農民建設、“四位一體”誠信清鎮建設、“六位一體”誠信清鎮建設升級版、“治理科技”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智惠城鄉”等幾大階段。
以破解“農民不富”為目標,清鎮市探索構建誠信農民建設基本體系,通過教育農民誠信於黨和政府、誠信於法律法規、誠信於市場准則、誠信於金融支持、誠信於合同約定,規范農民誠信行為﹔以政府主導、企業主推、農民主體“三位一體”,以誠信農民聯結誠信政府、聯結誠信龍頭企業、聯結誠信金融企業的“三維聯結”,構建誠信農民建設新體制﹔實行貸款三優惠、服務三優先、持卡三優勢等優惠政策,解決農民發展資金問題﹔落實扶持貸款貼息、財政獎補“一事一議”、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等“七大扶持”,政策引導助推誠信建設。
探索誠信清鎮建設,構建“四位一體”誠信體系,即嚴格開展誠信職工、誠信機關創建工作,制定針對職工和服務對象的誠信獎勵政策,以誠信指數作為機關考核指標,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用黑紅兩個名單,開展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誠信建設﹔以規范的標准引領誠信,以全覆蓋的實時動態工作管理誠信,以獎勵扶助政策激勵誠信,以失信受制的方式懲戒失信,助推個人誠信建設﹔突出提高司法公信力,引導群眾學法、用法、信法、加強司法公信建設。
在“四位一體”的基礎上,深化“六位一體”誠信體系,通過打造誠信政治,建設政務誠信,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打造誠信經濟,建設商務誠信,實現經濟發展可持續﹔打造誠信社會,建設社會誠信,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打造誠信法治,建設司法公信,全力維護公平與正義﹔打造誠信生態,建設美麗清鎮,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打造誠信文化,培養誠信市民,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多管齊下,全方位打造“誠信清鎮”建設升級版。
進入大數據時代,清鎮市用“治理科技”助推“誠信清鎮”建設,通過加快“鏈上清鎮”平台建設,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強化區塊鏈落地運用,打造公平共享智惠城鄉﹔加強產品應用宣傳,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全力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智惠城鄉”。
“去年,清鎮市在‘鏈上清鎮’平台的基礎上,研制志願者服務誠信清鎮電子卡,上面除了用戶信息,還有誠信積分,相當於每個人有了‘誠信身份証’,這讓每位市民群眾都與誠信建立聯結,可極大助推誠信建設進程。”清鎮市負責誠信建設的相關負責人說。
持之以恆收獲文明風尚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每天,清鎮市時光實驗學校初一四班的艾志豪在中午休息時間,都要和同學一起誦讀《論語》經典,其中關於誠信的詩句他早已爛熟於心。
“從小學開始,學校就會組織通讀經典,小學時候讀的是《弟子規》,初中誦讀的是《論語》,老師在平時上課時也會注重誠信教育,學校裡還設有誠信示范圖書館、誠信錢箱、誠信考場等,誠信已經在全校蔚然成風。”艾志豪說。
隨著誠信建設機制的持續開展,誠信之風如同一粒種子,深植清鎮市民心中,並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在全社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文明風尚。
為強化誠信成果應用,清鎮市持續推進誠信創建結果運用長效化、誠信建設制度化、誠信管理系統規范化、評定標准科學化、誠信文化建設示范化、誠信建設領導制度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標准化,確保誠信創建結果在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得到體現和運用。
以政務誠信為例,為解決行政審批過程中材料多、效率低、反復跑等問題,清鎮市政務服務中心牽頭組織全市26家行政審批部門對容缺審批事項進行梳理,梳理出每個事項辦理必備的基本條件、主要申報材料和可容缺的次要材料,經梳理,全市18個部門38項行政審批事項推行“容缺辦理”,18個部門168項事項推行“容缺受理”“容缺事項”佔比全市行政審批事項22.66%。
誠信建設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城鄉經濟快速發展、促進投資環境明顯改善、促進清鎮形象對外宣傳、促進城鄉社會和諧穩定……誠信建設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好處不勝枚舉,特別是在營商環境方面,在誠信建設的助力下,清鎮市營商環境從2017年全省倒數躍升至全省第二,“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十佳縣(市、區)”“中國營商質量十佳縣(市、區)”“中國(區域)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區)”等榮譽實至名歸。
今年,清鎮市還制定關於進一步深化誠信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鞏固提升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以形成更加完善的誠信建設體系,構建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舒心放心的民主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努力實現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初見雛形,城市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在全省繼續保持前列。
從城到人,從人到城,當誠信成為一座城市的目標和追求時,群眾中蘊藏的巨大熱情點燃了誠信建設的燎原之火。如今,誠信之光正照亮湖城清鎮的每個角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