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延伸皂角產銷加工產業鏈

2021年03月16日08:3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近日,在織金縣貓場鎮黔織明光皂角米加工基地,工人們正將剝好的皂角進行烘干、分揀。

貓場鎮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皂角米加工基地,西南地區超過一半的皂角米在這裡進行初加工,再銷往各地。

過去,貓場鎮人沒有把皂角和掙錢聯系起來。1988年,村民李祥帶著本地的天麻、杜仲等特產到昆明售賣,偶然發現沿海一帶的商人很喜歡貴州山貨。李祥想起家鄉的皂角米,天熱可煮粥消暑,冷天可燉肉補身體,是很受歡迎的山貨。他趕回老家收購了100多公斤皂角,從皂角籽中取出皂角米,並托昆明的朋友向福建、廣東商人推銷,果然被搶購一空。

得知李祥靠加工皂角掙到錢,貓場鎮的不少村民都跟著干,四處收購皂角回鄉加工銷售。隨著加工皂角的村民增加,貓場鎮皂角加工規模日益擴大,貓場鎮逐漸成為如今西南地區最大的皂角米加工基地,每年從各地購入皂角籽約3900余噸,加工銷售皂角米1600余噸,年產值超過4億元。2019年9月,貴州織金皂角精(米)還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

產業規模擴大后,野生的皂角樹已經不能滿足貓場鎮的加工需求。看准商機,織金縣按照“一縣一業”的思路,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大戶(能人)+農戶”等多種組織方式,大規模種植皂角樹。截至2020年,已累計種植皂角52.07萬畝。

種植皂角樹,3年至5年見效,8年至10年豐產,豐產后一畝皂角產刺、產莢的總產值可達1萬元以上。為了彌補群眾短期收益,織金縣還引導種植戶在皂角地裡套種南瓜、辣椒等作物,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增加群眾收入。

如今,織金縣還規劃建設皂角產業園,統一建設高標准廠房,吸引加工戶入駐,採用統一制定行業標准、統一銷售定價的模式,推進皂角米深加工,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