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染湖城滿目春 不負山水不負民

——清鎮市嚴守生態底線提升環境質量工作見聞

2021年03月12日09:07  來源:貴陽日報
 

志願者向群眾宣傳生態環保理念。

一直以來,清鎮市始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錢,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圍繞環境質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堅、環境督察問題整改等目標任務,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全力加強“生態文明實踐創新區”建設,讓綠色成為清鎮最鮮明的發展底色。

加大投入夯實生態基石

這幾天,趁著春意正濃,貴陽市生態環境局清鎮分局抓緊組織工人在流長鄉威梭和塘壩飲用水源地植樹種草,對曾經因礦區開採造成的破壞區域進行復綠修復。

威梭和塘壩飲用水源地的水源屬於地下水型水源,供應著周邊數千群眾的飲水。

但該水源地由於居民戶污水收集排放系統不完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不完善,導致垃圾隨意亂扔、丟棄,居民戶產生的污水直接就近排入溝渠。同時,礦山開採破壞導致地勢高低不平,水土流失嚴重,易發生滑坡,飲用水安全存在隱患。

2015年,該水源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為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清鎮分局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對保護區內4個村寨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進行收集處理。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級A標准后用於當地農灌補給水,生活垃圾定點收集后交至環衛部門處理。同時拆除兩戶養殖場,對礦山開採破壞的區域進行復綠修復,清除危石、降坡削坡,消除崩塌隱患。

通過整治,水源地周邊的村寨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0%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場馳而不息的持久戰,要想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夯實路基勢在必行,加大基礎投入更是題中之義。

作為清鎮市乃至貴陽市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貴陽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近兩年在生態環境方面投入超億元。“公司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履行大企業的社會責任,花大力氣全面監測全廠設備運行及指標控制,一手抓效益,一手抓節能環保指標優化,兩手都抓兩手都硬。”該公司安全環保處處長李平說。

這兩年,貴陽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33萬元建設雨水收集及處理系統,保証廠區雨水無外排﹔投資3759萬元建設三套脫硫裝置,技改完成投入正常使用后SO2排放濃度優於國家排放標准﹔投資約5435萬元對6套電除塵器實施超潔淨排放技改,每年可減排200噸粉塵﹔投資637萬元噪聲治理項目,對主廠區內噪聲較大設備進行降噪隔音處理。

“后期,公司還將持續加大投入,加強環保技改項目推動,推進環保績效A級企業創建,從而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李平說。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清鎮市累計投入資金31.4億元用於生態保護和治理,不斷筑牢生態屏障,全域環境魅力持續彰顯,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多方發動匯聚環保合力

身穿志願者服裝,騎著自家摩托車,花半小時沿村裡轉上一圈,看看沿途湖邊有無垃圾,及時匯報巡查情況……這已成為紅楓湖鎮大沖村下寨組村民李龍倫每天的“必修課”。

今年是李龍倫成為清鎮市生態保護聯合會志願者的第三個年頭。“家就住在紅楓湖邊上,離湖隻有十來米的距離,每天都能看到紅楓湖的變化。”成為志願者后,李龍倫對紅楓湖的保護更加上心,除了日常巡查外,時常還會開著自家的小游艇到湖裡撿垃圾,用實際行動保護紅楓湖。

“這些年,政府不斷加大對紅楓湖的保護力度和生態環保宣傳力度,隨著志願者的數量越來越多,群眾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湖邊亂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紅楓湖水也越來越干淨。”看著眼前清澈的湖水,李龍倫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在清鎮市生態保護聯合會,像李龍倫一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清鎮市生態保護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陽海鷹介紹,清鎮市生態保護聯合會是貴陽市首家縣級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成立於2013年4月21日,發展至今,已有會員116人,生態保護志願者200余人。

清鎮市生態保護聯合會成立后,每年都要開展撿拾垃圾和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等志願者活動:聯合科協和鄉鎮在紅楓湖周邊中小學校開展“生態保護進村入戶到學校科普活動”﹔到鄉村企業開展走訪活動協調解決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難題﹔組織紀念樹種植活動、志願者培訓、生態攝影、生態征文等系列活動。

如今,活躍在湖城大地的志願者,已經成為清鎮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

“生態保護聯合會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在打造高素質生態志願者隊伍的同時,持續與多部門合作,大力開展各項生態公益活動,深度融合生態文明理念,搭建宣傳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的平台,更好地服務於生態文明。”陽海鷹說。

下一步,清鎮市將扎實加快制度體系建設。嚴格落實“河(庫)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深入推進“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保護社會共治模式,堅決織牢生態環境保護網,全力守好紅楓湖“大水缸”,確保紅楓湖水質持續穩定。

引入第三方監管促長效

作為第三方監督者,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管蘭高遠每周都要去貴州廣鋁氧化鋁有限公司對其環保行為進行監督,以確保企業達標排放,不發生環境污染事故。

“早在2014年,中心就與貴州廣鋁簽訂協議,由中心對企業進行第三方監督。”蘭高遠介紹,在此過程中,中心派駐專人駐廠,協調和幫助企業開展環境保護工作,通過巡查廠區環境衛生、廢氣排放、噪音治理、危險廢物管理等,在巡查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督促整改﹔配合環保部門,把對企業的巡查問題和整改情況每月形成報告,報送貴陽市生態環境局清鎮分局進行備案,當好政府部門的“眼睛”﹔正確引導群眾依法依規進行環境維權,通過建立日常聯系加強廠群之間的溝通,減少矛盾發生、避免矛盾激化,助力構建和諧的廠群關系。

據了解,過去,貴州廣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的工業固體廢棄物赤泥,在雨季時極易對下游產生污染,影響村民生活生產,由此引發村民的不滿。

后來,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和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幫助下,貴州廣鋁制定13條整改措施,投入數百萬元,大力整治赤泥堆放問題,最大程度減少污染風險。問題得到解決后,鄒安雙還成為群眾代表加入第三方監督,在接受專業培訓后,投身生態環境保護。

同時,貴州廣鋁不斷加大投入,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在各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控系統,系統連接各級生態職能部門,能夠實時上傳排放數據,可最大程度避免污染的發生。

在第三方監督的基礎上,清鎮市提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調解先行、強化服務、司法聯動”的“1+5”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模式,通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將環境糾紛化解在前端,用法治力量保護綠水青山,在雙贏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三五”期間,清鎮市全域環境魅力全面彰顯,紅楓湖水質長期穩定在Ⅲ類,取水口水質穩定在Ⅱ類。東門河三年變清工程成效凸顯,水質從劣Ⅴ類提升為地表水Ⅳ類。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7%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1.45%,相繼獲評“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稱號,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下一步,清鎮市將聚焦污染治理,突出防治結合、強化規范管理,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彰顯生態環境新魅力。”貴陽市生態環境局清鎮分局副局長騫少瑞介紹,清鎮市將在生態環保上追趕跨越,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通過不斷轉變生態觀念、優化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完善生態制度,為清鎮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生態環境保障。(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文/圖)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