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通達城鄉。 在革命老區遵義,從2012年6月5日,遵義農信在遵義市仁懷市鹽津街道辦梅子坳村成立第一家“村村通”便民服務站,到2020年11月底遵義農商銀行在楓香鎮苟壩村升級推出遵義市第一家“黔農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務點”以來,遵義農信已在全市設置“黔農村村通”銀行卡助農取款便民服務點1959個,覆蓋15個縣(市、區)的1728個行政村,廣大群眾足不出村就能辦理基本金融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僅2020年,遵義農信“黔農村村通”共辦理業務800多萬筆,交易金額突破100億元,為廣大群眾節約成本1.74億元。
去年11月以來,遵義農信以“政務+金融+商超+N”和“金融+商超+便民服務+N”兩種模式,從形象、功能、運營、管理和服務五個方面,對遵義市轄內的33個“黔農村村通”進行全面升級。
“黔農村村通”,正改變著老區人民的農村金融生態和支付環境,改變著廣大群眾的理財觀念和消費方式,成為遵義農信助力農村產業革命和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
咱村也有“小銀行”
“咱們村也有銀行了!”這是去年11月,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野裡村的一大“喜訊”。
村民口中的“銀行”,指的是商戶李如進的“村村通”站點。
站在街道中間,放眼望去,一塊綠色的牌匾挂在門頭,上面刻制“貴州農信”標志和“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白色大字顯得格外醒目、耀眼。
這裡還是人民銀行的“現金流通綜合服務平台”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同時也是銀保監機構的“金融知識下鄉宣傳站”。
站裡實行了功能分區,設有專門的金融服務區域,紅花崗農商銀行提供的移動展業、驗鈔機、保險櫃等一應俱全﹔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商品,還貼有市場價和會員價兩個不同價格的標簽﹔左邊的牆壁上安裝有監控攝像頭,下面張貼著業務公告、業務流程圖和“十要十不要”業務辦理規定。
“村村通”升級改造后,很快就給商戶和農戶帶來了實惠。
當月,該商戶銷售額突破了2萬元,在之前的基礎上翻了倍,群眾兌換“紅豆積分”4000多分。野裡村埡口組的周三爺,一次性在商超裡兌換了三袋大米,哼著小曲,蹬著三輪車拉回家去了。
在省聯社駐遵義市黨工委書記佘傳達看來,“村村通”轉型升級,是遵義農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他指出,近年來,遵義農信創新“三農”金融服務平台、載體和模式,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助力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向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領域和地域開放,賦予“村村通”的綜合服務功能,讓廣大農民群眾足不出村就能獲得與到銀行一樣的服務體驗。
金融與消費“聯姻”
把場景金融植入“村村通”站點,實現金融與消費“聯姻”,正安聯社是第一家。
“換種思維做銀行,跳出銀行做銀行,建立生態做銀行,利他原則做銀行”,正安聯社不囿於傳統思維束縛,大力實施“金融+生態”轉型發展戰略,推出了“黔農驛站”。隨后又拓展到教育、旅游、康養、家裝等領域,場景和內涵越來越豐富。
“場景金融”開始強勢扑入人們的視野,對遵義農信的客戶來說,現在它已經不再是一個新名詞。截至目前,遵義農信已創建93個“黔農驛站”。
線下為基,線上為翼。正安聯社創辦的“黔農驛站”,是聯結金融與消費的新型社區超市體驗店,連通了貴州農信積分系統、收銀系統以及“黔農雲”二維碼收銀台,在客戶、商戶與銀行之間形成了資金流動閉環。
地處正安縣瑞濠移民新村的“黔農驛站·瑞新居”三級站,成立前商戶每天營業額僅六七百元,成立后日均營業額增長了數倍。“黔農村村通”每月大量的取款、轉賬等業務,也給商戶額外帶來3000元左右的補助。
服務無止境。實現村村通與黔農驛站“合體”,能讓服務的范圍越來越廣,服務的“觸角”越探越深。
遵義農信按照“基礎服務不出村”要求,把政務綜合型“村村通”設在村支兩委所在地,有獨立的金融區域,按照“政務+金融+商超+N”模式搭建,賦予生產生活、黨務政務、醫療衛生、務工信息發布等服務功能,打造多元金融服務場景,讓群眾到“村村通”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遵義農信還按照“商超+金融+便民服務+N”模式,在鎮村街道、村寨設立商超型“黔農村村通”,通過上線積分系統、整合超市上游供應鏈、疊加快遞場景等方式,讓群眾在超市享受更優惠的價格,更便民的服務。
遵義農信廣泛應用貴州農信“村村通”積分系統,使用貴州農信銀行卡或“黔農雲”平台支付,能享受會員價優惠和積分兌換商品福利。
紅花崗農商銀行2020年推出的“紅豆積分”兌換模式,在副食、餐飲、教育、服裝、美容等行業廣泛推廣,一年客戶就消費了251萬個積分。
創新無止境。打破傳統思維,不斷突破地域和行業限制。
2019年,赤水聯社將金融場景移植到貴福新街,在赤水市區打造了“惠享食娛·悠游古城”金融惠民一條街。
2020年4月,紅花崗農商銀行在白楊洞設立的“黔農驛站·全家有品”便利店開業,成為遵義主城區第一家啟動“銀行+社區超市”運營模式“一站式”便民服務店。
2020年6月,正安聯社把黔農驛站“聯盟超市”開進了農民工聚集的浙江省溫州市,在為貴州籍溫州務工的鄉友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貴州三寶、正安野木瓜、湄潭蘭馨茶業、綏陽空心面等300多種“黔貨”紛紛結隊“出山”。
2021年1月,遵義農商銀行、貴州善德公益基金會聯建的貴州省首家慈善金融超市在遵義播州區龍坪鎮中心社區正式營業。慈善超市的盈利收入主要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服務鄉村振興事業。開業當天銷售商品4400余件,營業收入近5萬元。
讓老百姓“少跑路”
從去年11月16日開始,鳳岡農商銀行97個“村村通”商戶每天都早早開門。他們被安排了特殊的“任務”,就是為群眾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在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野裡村,商戶鄭友書把一張信合卡放在移動展業平台上,熟練地輸入身份証號碼,不到10分鐘,村民朱正偉一家五口的醫療保險費用繳納就輕鬆搞定。
“今年這個窗口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村副主任陳正慶指著“村村通”服務窗口說,以前村民繳納醫療保險,要靠村組干部上門收取現金,收齊后拿到鎮上或者縣裡繳存,再給大家開手工收據,費時又費力。
“讓科技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
遵義120萬群眾2021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已實現“黔農村村通”繳納。
爭取打個“翻身仗”
紅花崗區深溪鎮蓮池濕地公園。千畝荷塘、千畝桃園、百畝盆景園……處處小橋流水,野鴨嬉戲,人們臨池垂釣,生活甚是舒適、愜意。
橋頭,是紅花崗農商銀行和高坊村聯手打造的“黔農村村通”綜合服務站點。
臨近春節,點內已經有了濃濃的“年味”:村裡的工作人員在為剛剛返鄉過節的務工人員登記、出具核酸檢測証明,為群眾取款轉賬、余額查詢、生活繳費……忙得不亦樂乎。
十余間橘黃色的小木屋一字兒排開。村支書田景明和村干部們正忙著張羅:哪間設商超,哪間搞餐飲,哪間賣土特產,哪間供游客休閑娛樂……待到春節過后,這些商鋪店面就要“開張”了。
“現在‘村村通’檔次提高了,幫我們植入了金融場景,不僅幫我們解決基礎金融服務的問題,還聚焦鄉村振興,搞活村集體經濟,幫我們解決發展的問題。我們今年打算大干一場,爭取打個‘翻身仗’!”
談到未來,田景明充滿了期待。(許雨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