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領到春聯,不僅感受到新春的喜氣,還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在百花湖鎮2021年春節前開展的新年義務送春聯志願服務活動中,毛栗村村民王洪新開心地說。
作為百花湖鎮文化扶貧的重要平台,“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是近年來百花湖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將文化融入節日活動的“重頭戲”,通過文化“輸出”,將節日活動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群眾的文化內生動力,深受歡迎和好評。
2018年以來,百花湖鎮通過組織本土書法愛好者深入石操、雲歸、上麥城等村寨,義務為村民寫春聯送春聯,有效發揮傳統文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不僅豐富了節日活動,也發揮了文化扶貧工作的積極作用。
要實現文化繁榮、鄉村振興,精神層面的建設很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也必不可少。2019年,位於百花湖鎮政府前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成,群眾多年來“希望有一個活動場地”的期盼得以實現。通過積極協調上級資金支持,百花湖鎮完成蘿卜村楊庄組健身小廣場建設,溫水村白泥坡、坪山村獐子沖美麗鄉村小廣場配置健身設施,讓村民有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
“文化廣場的建成,讓群眾有了休閑娛樂空間,鎮上文藝團隊逐步擴大、節目日趨豐富,文化惠民富民樂民已經不再是空口號。”百花湖鎮老年體育協會負責人魏澤金說。
截至目前,百花湖鎮已安裝健身器材245件、修繕文化廣場30余個,為村民提供更便捷的健身娛樂環境,強健村民的體魄,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扶貧,不僅是扶人精神之貧,也扶文化發展之貧。文化繁榮發展,人的精神面貌自然煥然一新。“若不是鎮裡的資助,村裡的布依山歌隊哪能走上區級文化舞台。”毛栗村布依族山歌隊員徐庭珍感慨地說。
2019年至今,該鎮出資16.6萬余元,支持谷臘、毛栗、三堡、楊庄等村組建歌舞隊、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對全鎮16個村農家書屋進行規范化打造,對214戶困難戶免除收視費,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解決了文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目前,上麥城村文化廣場已建成投用,谷臘村文化廣場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相關工程建成后,文體器材將做到應投盡投。”百花湖鎮科技宣傳文化信息服務中心主任祁大海說,“通過不斷攢足‘資金活水’,讓文化扶貧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讓群眾享受‘文化果實’,享有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王明元 蘭雨蕾 金德文)